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對於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日趨嚴重,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16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舉出若將濃度標準提高至每立方公尺10微克,將可有效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肺癌等疾病的發生。
環保署表示,為防制空氣污染,正在研擬若業者自行於冬季減排,可減少夏季空污費金額,預計明年施行;至於移動污染源暫時未納入討論。
葉光芃以國衛院2018年底的研究數據指出,在現行標準下,腦中風可避免發病人數是549人、肺癌可避免發病人數是568人;如果將濃度標準提高至每立方公尺10微克,腦中風可避免發病人數增加至908人、肺癌可避免發病人數為815人,能減少健保支出。
葉光芃說,根據報告,若台灣PM2.5濃度在2020年達標每立方公尺15微克的話,可減少6664人早逝。健康效益大於2019年的設定標準、也就是濃度每立方公尺18微克所減少的人數。
他並表示,如今台灣北部PM2.5漸漸達到每立方公尺15微克,他呼籲進一步提高空品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一致,也就是每立方公尺10微克,希望朝野立委審查預算時將納稅錢用在真正地防制空汙。
與會的國民黨立委許毓仁表示,立法院本會期會推動跨黨派決議文,希望以控制預算方式督促行政機關落實空汙減量。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也說,空氣品質是跨黨派議題,有必要從嚴管制PM2.5,因此提高濃度標準有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