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麵報喜 府城特殊飲食文化

滷麵是早期府城的報喜菜。 (記者陳治交攝)
 府城傳統習俗結婚喜慶之際,通常都會請總舖師煮一大鍋的滷麵,中午再分送給街坊鄰居和一起幫忙的親友享用,透過滷麵報囍並分享喜悅的特殊飲食文化。
 大滷麵在台灣的歷史並不長。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灣,許多北方人隨之而來到,也將他們家鄉的麵點大滷麵帶進了台灣。大滷麵,在中國大陸北方,原叫「打滷麵」,來到台灣以後被台灣人叫成「大魯麵」,「打」與「大」音難分,「魯」與「滷」的音更不分。
 府城早期報喜菜便是滷麵,家中有喜訊,不好意思大肆張揚,藉送碗滷麵到鄰家,表面上寒暄幾句似乎言不及義,鄰人吃了滷麵自是心知肚明,此時得把空碗洗淨,再抓兩把米粒或土豆還回去,多句「呷土豆,呷乎老老老」吉祥話,皆大歡喜。
 總舖師分享大滷麵的做法,首先將切成塊狀的紅蘿蔔、白蘿蔔、桶筍等放入高湯鍋中煮開,散發蘿蔔、筍丁的鮮甜味,再放入大白菜、香菇、木耳、扁魚、蝦米、金針、杏鮑菇。湯水再度煮沸後下米醋、烏醋、糖、鹽、胡椒粉等調味,再將魚漿拌勻,赤肉片一一放入鍋中,水滾浮起後淋上蛋花再勾芡,接著放入蒜末、蔥花、香油。
 將煮好的滷麵羹淋上油麵、米粉或煮熟的麵條上,淋上烏醋,放上蝦仁、蒜末和香菜,就是一碗道地古早味的滷麵。
 「打滷麵」這句還有 「打算、計算」的意思,總舖師會先預估人數,再計算食材份量,大鍋中用大杓子翻攪「 打 」滷羹 ,也是一種做足份量再烹調,且避免浪費食物的節儉美意。
(記者陳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