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48歲的阿龍(化名)是位資深國際導遊,去年揹房貸買了人生中第一間房子,生活過得美滿穩定。不料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國際旅遊,讓阿龍頓時失業,只好臨時轉行當保全,但卻因而消沉、易怒,家人驚覺求助身心診所,竟是「失志症候群」。
開業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此波武漢肺炎疫情導致失業潮及商店倒閉潮接踵而來,讓許多人面臨人生及環境的重大轉變,並承受龐大身心壓力,若長期無法處理及調整這些壓力,就容易產生無力感、絕望感及孤立感,長期會合併失眠、恐慌、焦慮等身心症狀,嚴重者會對生活失去目標,失去人際社交動力,造成「失志症候群」上身。
最近類似阿龍的求診患者就激增3成,經臨床問診後發現,患者大多具備自我要求高、把工作當生活重心及目標導向者,由於努力工作獲得了成就感,加上生活主要都在工作,發生疫情後突然沒了工作及收入,加上失去了生活目標,因此出現「失志症候群」症狀,家人及朋友千萬不要輕忽。
楊聰財指出,針對失志症候群患者,治療上會採用藥物與非藥物合併治療。以藥物來改善患者憂鬱、失眠及焦慮等生理症狀,讓患者找回生活節奏,有體力維持社會功能,後續再經由心理會談治療,穩定患者情緒及建立正向的認知,並教導正確的紓壓技巧,讓患者恢復睡眠、營養及運動等「三好」功能。
楊聰財提醒,這波疫情嚴峻且仍看不到盡頭,民眾除了平時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外,若察覺自己或家人出現身心不適症狀時,應儘早就醫檢查,避免造成更嚴重的身心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