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3歲男性患者因顏面與身體麻木且胸悶而懷疑中風,至醫院急診就醫,後經西醫檢查後,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而誘發之血管栓塞,雖有服用抗腫瘤藥、抗血栓藥及降血脂藥治療,但相關檢驗數據與症狀仍起伏不定,轉求助中醫。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偏瘦;聞診:聲音初狀實但尾氣綿弱;問診:跨下癢疹、夜眠耳聞心跳聲且淺眠易醒、胸悶、晨起口乾苦、高血壓、大便日行;舌診:舌尖紅且地圖舌;脈診:左關尺細澀、右寸細關弦滑。中醫證型層次轉化:肝腎陰虛轉變成陰虛血熱,後又轉化為血熱生風。內服處方思維:養陰清熱兼活血祛瘀與和營消風。內服中藥治療2個半月後,跨下癢疹已癒、夜眠耳聞心跳聲減緩且淺眠易醒改善,胸悶與晨起口乾苦已緩、血小板數值恢復接近正常,及血壓降減至正常值,患者驚訝中藥竟有如此神效。
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是一種慢性骨髓增生之罕見疾病,患者血中的血小板數目異常增高,主要肇因於血液幹細胞基因異常,平均發病年齡為55歲。除了有頭痛、頭暈、衰弱及四肢與顏面麻木常等非特異性症狀外,約6成患者有脾臟腫大的現象,2成患者併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等致命性的血管栓塞性疾病,5%的患者出現瘀青、流鼻血或胃腸出血等症狀。西藥治療藥物有兩種,即傳統的化療藥品Hydroxyurea及Anagrelide 。
中醫認為脈絡瘀阻而致血瘀為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主要病機,由於肝腎陰虛,陰液虧損以致血行不暢;或氣虛,氣不帥血,血行不暢而致血瘀。脈絡瘀阻血不循經或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熱傷陽絡則血外溢,熱傷陰絡則血內溢,因而有不同部位的出血如便血、尿血、嘔血、衄血、皮膚瘀斑等。本病為本虛標實,陰虛為其本,血瘀或血熱為其標,在治療中多以標本兼治之法取效。中藥透過大數據分析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臨床用藥經驗的規律性,常用的藥物有赤芍、生地黃、丹參、牡丹皮、甘草、桃仁、當歸、紅花、牛膝、水蛭、川芎、黃耆,這些藥多數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補氣之功效。
由於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最致命的併發症,就是血管栓塞、出血、及進展成骨髓纖維化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建議患者積極修正生活型態、戒煙、適度運動並留意血壓、血脂及血糖之控制,以減少罹患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提升藥物治療之成效。
(作者為銘輝中醫診所負責人蕭銘輝)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