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 全球探索〉肺炎猖狂 糧食危機雪上加霜!
記者彭志平/綜合報導
日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警告,武漢肺炎疫情將引發大規模糧食危機,全球遭受嚴重饑餓威脅的人數將增加到二點六五億,這是一場「聖經規模」的糧食危機。WFP的警告離台灣似乎很遙遠,但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全世界超過十三個國家宣布限制糧食出口,某種程度反映WFP的擔憂已出現徵兆。
二十三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讓人看之不忍:肯亞奈洛比發生一起二死十多人受傷的踩踏事故,原因是貧民窟裡的人們爭領免費麵粉和食用油;在印度,成千上萬的工人每天排隊兩次,等待麵包和油炸蔬菜充饑;哥倫比亞各地,只要看到誰家掛著紅色的衣服或旗子,就表示這家人沒飯吃了。全球各地有太多太多的人,不但因為這場蔓延全球的疫情而丟掉生命或健康,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也遭到剝奪。
二0一八年 全球八億人挨餓
消滅饑餓,一直是全世界許多人努力的方向,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還訂下了二0三0年「零饑餓」的目標,但是近年來達成全球減少饑餓的進度幾乎已陷入停滯。FAO等組織公布的《二0一九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顯示,過去三年全球食物不足發生率停留在百分之十一左右,全球挨餓人數甚至緩慢增加,二0一八年達八點二億人。
除了這八點二億挨餓人口之外,全世界還有面臨中度糧食不安全的問題,這二者合計人數估計超過二十億人。一般人印象中,挨餓人口應該集中在非洲等落後國家,但FAO指出,這二十億無法保證可以獲得安全、營養、充足糧食的人口,包括北美洲和歐洲的八億人口。
分配不均 二十億成年人超重
經濟成長速度趨緩、各國糧食產量不均、收入不平等,是造成全球挨餓人數緩慢增加的重要因素。FAO表示,相較於中等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的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的機率多出了百分之二十。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也亟待解決:正當八點二億人挨餓的同時,全球卻有二十億的成年人超重。
所謂「吃飯皇帝大」,自古以來餵飽人民肚子始終是一國之君必須處理的問題,也是許多學者關切的重點。十八世紀末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的「人口論」,就擔心人口持續成長將導致糧食生產不足。以近代人類發展來看,學者陶在樸在二十四年前的一篇文章就引述資料指出,二戰之後的第一次全球糧食危機發生在一九七二至七四年,原因是連續兩年全球天候惡劣,導致穀物產量驟減。
陶在樸發表這篇文章時,正值二戰之後的第二次全球糧食危機。他在文章中指出,美國農業部發出警告,一九九六年全球玉米、小麥、稻米都因氣候因素減產,三種糧食的庫存安全係數都是一九八一年之後的最低水準。他指出,「遺憾的是現實世界是兩個利益衝突的大板塊,一塊是人多地少買不起糧的窮國,一塊是人少地多出賣餘糧的富國,兩個板塊的發展差距越大」,可見政治、經濟利益在當時已控制了許多人的肚子。
《糧食戰爭》一書的作者帕特爾用沙漏形容歐洲的食物體系,其中沙漏上方的三千兩百萬人是農民/生產者,沙漏最細處的一百一十人是製造商/買家,沙漏下方的十六億人是消費者:沙漏瓶頸處是權力中心,因為長途運輸、加工等因素,只有少數的有錢製造商或買家能玩得起這場遊戲,而農產品要到消費者手中,必經過中盤商,因此這群少數大權在握的買家便能掌控農民和消費者。
放任不理 每天三十萬人餓死
再回到此次疫情的衝擊,WEP警告,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饑餓人口將新增一點三億;如果不伸出援手,這些饑餓人口將在三個月內每天三十萬人餓死;WEP專家更警告,如果國際社會不伸出援手,世界將面臨饑荒危機所觸發的政治動亂與戰爭。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專家們說,這次的饑餓危機是全球性的,是由與新冠病毒疫情和隨之而來的經濟秩序中斷有關的多種因素造成的」。套句前立法院長劉松藩的話:偉大的政治家們,趕快處理這個問題吧!
小麥減產 義大利麵快吃不到了
二戰之後兩次全球性糧荒都與氣候變遷有關,而各種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對於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也影響了各種加工食品的產量。二00七年九月,義大利爆發一場「一日不買麵」抗議活動,導火線就是製造義大利麵的小麥漲價漲到讓消費者受不了。
根據當時媒體報導,義大利麵的價格在兩個月內漲了兩成,這讓每人每年吃掉二十八公斤義大利麵的義大利人大喊吃不消,甚至痛罵漲價兩成是「荒唐又可恥」。
義大利麵的原料是硬質小麥,英國科學家曾經預測,由於地中海地區氣溫上升,雨量減少,當地硬質小麥從二0二0年起將加速減產;另有預測指出,本世紀稍晚,硬質小麥將在義大利消失。倘若這些預言不幸言中,對義大利人和愛吃義大利麵的人來說,無疑是個悲劇!(彭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