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安婦幼專欄〉新手爸媽從排便頻率、顏色和質地看寶寶的健康情形

寶寶手冊裡面附有大便顏色卡,供新手爸媽對照。(幸福安診所提供)   從新生兒排便頻率、顏色和質地,可以看出寶寶的消化系統有沒有健康,這也是新手爸媽育兒必備的知識。 一、排便的頻率:一般來說,哺餵母乳的寶寶在出生後的前幾週內,可能會每天排便3到5次,甚至更多;但也不乏有母奶寶寶間隔了3到5天才解一次大便情形,這是因為母奶比較好消化吸收,而且也比較少渣質的影響。而餵食配方奶的寶寶,排便的頻率通常會少一些,可能每天1到2次。 所以,在排便頻率上隨著每個寶寶的不同,可以有很大的變化,建議爸媽們以自己寶寶的情況為基準去觀察,如果寶寶排便頻率比原本拉長很多,而且排便時出現明顯的不適,甚或餵奶量有減少,這可能是便秘的徵兆;相反地,如果寶寶的排便頻率突然比平常增加,而且質地變得非常水樣,加上有容易哭鬧或奶量減少,這可能是腹瀉的徵兆,建議盡快給醫師檢查治療。 而隨著寶寶的成長,腸胃的吸收更成熟更有效率,排便的頻率就會逐漸減少,通常大多數寶寶6個月左右時會穩定在平均每天1次左右。不過,隨著每個寶寶的腸胃體質跟飲食的不同,還是會有些許差異,爸媽不用過度緊張,可以跟醫師諮詢即可。 二、排便的顏色與質地:寶寶排便的顏色和質地也有其特點,剛出生的寶寶,前幾天的排便稱為「胎便」,顏色是深綠色到墨綠色,質地黏稠。隨著寶寶開始喝母乳或配方奶,排便的顏色會轉變為黃色、金黃色、或黃綠色,質地變得更柔軟,帶有較多的水分,所以水糊狀或糊軟狀都是常見的。要特別注意,如果排便的顏色變成白色、帶著紅色、或呈現黑色,就需要立即給醫師診治。寶寶手冊裡面也都附有大便顏色卡,供爸媽們對照。 三、如何促進健康的排便:1.母乳哺餵:母乳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促進寶寶的消化系統健康。2.水分攝取:對於已經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寶寶,攝取足夠的水分,有助於避免便秘。3.輕柔按摩:用手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寶寶的肚子,幫助促進腸道蠕動。 寶寶的排便狀況是育兒過程中常被關切,了解正常的範圍和變化,能幫助爸媽們更安心地看護寶寶。希望這些資訊有助理解寶寶的需求,並確保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台南市幸福安診所小兒科醫師吳瑋超)

Read More

洗澡時耳中風 3天後失聽力 9成找不到病因

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說明耳中風的症狀及治療過程。(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59歲陳姓男子日前左耳有耳脹感、耳鳴,3天後左耳喪失聽力,被診斷為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衛福部彰化醫院安排住院並啟動雞尾酒式(合併)療法,耳鼻喉科、高壓氧中心及中醫科聯手,同時間透過高劑量類固醇、高壓氧及針灸治療,2週後恢復左耳聽力。 陳男日前在洗澡時,突然感受到左耳聽不到水沖聲,感到左耳有耳鳴,好像悶住的感覺,他隨即到彰化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檢查發現左耳聽力銳減,拿藥回家後,到第3天卻更嚴重了。 許嘉方指出,患者左耳聽不到原本是輕度的,但3天快速惡化為重度,於是請他住院後,馬上做相關檢查,核磁共振並沒有發現神經瘤,腦部正常,抽血檢驗也正常,判定為突發性耳聾,原因不明,施以點滴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及維生素B群,以抑制內耳發炎、減少水腫及促進血液循環,並啟動雞尾酒式療法,會診高壓氧中心及中醫科。 許嘉方說,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通常是單側耳朵聽不到,大多發生在秋冬氣溫多變的季節,病患以40至60歲最常見,男女發生機率差不多,大約90%都找不到病因,在黃金治療期的1週內治療,回復機率較高,臨床上大約有1/3患者可以完全恢復,1/3恢復部分聽力,1/3無法恢復。 高壓氧中心主任陳柏辰指出,許多文獻研究報告,都支持高壓氧氣用於突發性耳聾之輔助治療,在高壓純氧的壓力艙內,大多能改善耳中風造成的循環不良及神經水腫,結合類固醇及中醫的針灸治療,更能產生1加1大於2的效果。 中醫師黃鋒榮表示,陳男每天做高壓氧及針灸搭配藥物,確實效果超過預期。他針灸耳內神經交會處的耳門、聽宮、聽會及翳風、風池、率谷等穴道,刺激神經及促進血液循環。針灸除了對耳中風有效,對於耳鳴及聽力減退也有不錯的效果。

Read More

非運動消耗熱量 活用NEAT自然享瘦

醫師黃立人說,想減重,非運動消耗熱量(NEAT)可以自然享瘦。(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體重過重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減重則是很多人的願望。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運動醫學科醫師黃立人在臉書貼文表示,大體而言,每天消耗的熱量大於所攝取的食物,體重會減少,相反的話,體重會增加則是必然; 每天身體所消耗的熱量可以分為以下: 1、基礎代謝率:用來維持身體基本功能,包括體溫、呼吸、血壓、器官及為肌肉提供營養。 2、食物熱效應:消化食物所需的熱量。 3、活動熱效應:運動所消耗的熱量。 4、非運動消耗熱量(NEAT):例如爬樓梯、走路、做家事。 他說,當想用運動來增加熱量消耗,但還是瘦不下來,原因可能是運動後肚子餓,吃更多;或者是運動後累了,坐在椅子上不想動,導致其他時間能量消耗減少,這些都叫做代償作用。 黃立人推薦減重很夯的「NEAT減肥法」,又稱為懶人減重救星,不需要運動爆汗,只需要調整生活作息方式,就可以自然享瘦。 非運動消耗熱量(NEAT)就是每天除了睡覺、吃飯或運動以外全部的活動所消耗的總熱量,例如走路、上下樓梯、整理家務、花園、打字、買菜、煮飯等等雜務。 研究顯示,NEAT就是每天不斷的自然走動,例如:整理花園、收拾盤子、拖地、上雜貨店採買日常用品,而不是上健身房。 黃立人也提供建議非運動消耗熱量供參考應用: 1、站著上班或站著看電視、手機或書,您可以盡量活動,也可以準備小啞鈴做上半身運動。 2、走路通勤,您可以準備智慧型手錶,看您一整天總共走幾步。 3、走樓梯,如果真的太喘了,改去坐電梯也OK。 4、整理家務或整理花園,多動手,少假手他人。 5、搭大眾捷運提前一站下車或者把車停遠一點,想辦法多走一點路。 最後,黃立人引用西藏諺語:「想辦法增加您的NEAT,可以長壽又長瘦」。

Read More

超高齡社會 服務失能者 衛福部祭獎勵 提升住宿機構品質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衛福部12日在行政院會報告住宿機構照顧品質獎勵計畫。行政院長卓榮泰裁示,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為服務失能者,減輕家庭照顧負擔,積極辦理住宿式服務,希望透過此獎勵計畫,提升住宿機構的服務品質。 卓榮泰請衛福部結合內政部督導,並請地方政府與民間機構共同參與,落實各項指標與執行,並持續滾動修正檢討指標內容,讓政策執行能夠更與時俱進。 卓揆責成衛福部持續鼓勵住宿機構申請獎勵計畫,並給予協助,讓機構達到標準及申請資格,並積極協助未參加計畫的機構,及時介入輔導改善,展現政府全方面提升機構照顧品質的想法及作法。 衛福部表示,獎勵計畫將針對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住宿式機構、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住宿長照機構等5類住宿型機構。符合指標的機構,依據床位規模最高可獲得每年新台幣101萬至240萬元的獎勵金。 而評估範圍,包括其在緊急災害應變、個別化支持計畫、資訊系統建置、智慧科技應用、人員管理、專業知能提升,及維護服務對象權益等7項指標上的表現。

Read More

2025消除C肝 加強藥癮等3族群篩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力拚2025年邁向消除C肝目標,衛福部長邱泰源12日表示,已經走到消除C肝的「最後一哩路」,期待能超前WHO訂定之2030年全球消除目標,提前在2025年克服此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 為消除C肝,衛福部舉辦「2024台灣消除C型肝炎國際研討會」,邀請歐、美、日、澳等國內外專家進行交流。前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台灣每年投入新台幣數十億元經費根除C肝,經過積極篩檢與治療,成績斐然,如今治療個案數高峰已過,未來必須控制高風險族群再感染率,同時繼續鼓勵45歲以上民眾接受篩檢。 邱泰源指出,B、C型肝炎一直是台灣重要疾病負擔之一,每年造成1萬1000人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經過各項防治措施,相信台灣明年可達標消除C肝,甚至在金、銀、銅認證獲得金牌肯定。最後一哩路將加強藥癮者、共病者與監獄受刑者篩檢與治療。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台灣在WHO提出之C型肝炎防治「計畫性指標」與「影響性指標」已有良好表現:目前C肝病人診斷率、治療率、輸血安全性、注射安全性均已達標,藥癮者清潔針具數接近達標,截至今年6月,C肝診斷率已超過90%目標、也高於8成治療率目標,達到95%以上。期待台灣能於2025年順利認證消除C型肝炎。

Read More

肺癌轉甲狀腺癌 中西醫合療改善

中醫全聯會指出,甲狀腺癌患者經中醫調理,可使常年偏高的甲狀腺球蛋白指數,明顯降低為正常值,且不再有頭暈、呼吸喘等症狀。(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醫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12日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之效果是1加1大於2,58歲鮑小姐是肺癌轉甲狀線癌的患者,在中西醫合療3個月後,其常年的偏高甲狀腺球蛋白指數,明顯降低成為正常值,不再有頭暈、多痰、呼吸喘及虛弱之症狀。 詹永兆表示,健保署自113年起推動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結合中西醫力量共同照顧患者,明年度將擴大實施,納入子宮頸與子宮體癌症及甲狀線癌。 高雄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邱鎮添指出,甲狀腺的健康是維持身體新陳代謝恆定的重要元素,但美國甲狀腺協會統計,有高達60%的甲狀腺疾病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病情。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指出,中醫將甲狀腺疾病稱為癭氣、癭瘤、癭囊、影袋等,甲狀腺病症在不同階段對身體氣血也有不同反應,須投以不同的藥方醫治,在甲狀線腫大的藥方中夏枯草及紫蘇子是非常重要的引經藥,而針灸則以合谷、天突、內關等穴位為主。 高雄鳳山醫院中醫科主任鄭宇真指出,甲狀腺癌患者接受甲狀腺手術後,宜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減緩局部腫脹,化解手術引起氣滯血瘀,改善手術後的後之喉部神經損傷、水腫導致聲帶功能異常,及眩暈、倦怠乏力、胸肋悶脹等症狀,達成祛邪扶正預防癌症復發。 北市聯醫中醫兒科主任陳重嘉指出,甲狀腺疾病導致代謝紊亂,可能引發情緒波動、焦慮及社會適應等心理問題,可採取調和氣血、疏肝解鬱、養陰益氣、溫養脾腎等方劑調理體質,減輕疾病對心理的影響,並經由飲食、運動與生活方式的調整,恢復身體平衡促進健康。

Read More

茶包花草茶農藥檢測 散裝8件4違規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基會12日指出,近期檢測共28件市售茶包及花草茶樣品農藥殘留結果,其中散裝8件都是單一成分,有4件超標或不得檢出、1件查無殘留標準;20件包裝品中,14件無虞、6件違規或無法確認違規。 消基會今年5到6月在實體商家、網路平台隨機購買28件樣品檢測。結果發現,其中8件為散裝單一成分,20件為包裝品,裡面有11件單一成分、9件為複方。 在散裝單一成分的8件中,有3件沒有檢出農藥殘留,但有4件檢出超標或不得檢出的農藥,還有1件為金銀花,消基會說,無論是作為中藥或是食品,都沒有農藥殘留容許標準,有待主管機關確認是否無虞。 另,11件單一成分的包裝樣品部分,有9件無虞,包含4件未檢出農藥殘留、5件有檢出農藥殘留但符合限量標準;其餘1件檢出超標,另1件檢出2種農藥超標、1種不得檢出農藥。 9件複方成分的包裝樣品方面,消基會指出,其中5件都未檢出農藥殘留,另有3件檢出有農藥殘留,不過數值都低於所含個別成分的作物農藥殘留標準,但消基會認為這是複方產品,此檢驗結果是否代表合格,要由衛福部確認。至於還有1件,消基會說有檢出亞烈寧,但沒有用在此產品所用作物上的殘留標準可檢視,須請衛福部檢視。 綜合上述包裝樣品共抽驗20件,消基會確認無虞的有14件;散裝方面抽驗8件,僅3件確認無虞,風險比較高。並也不清楚為何金銀花沒有檢驗標準,以及複方產品的檢驗要如何確認無虞,皆將請衛福部制定。

Read More

腳像黏在地上邁不出去 僵硬人症候群 免疫治療讓她游泳踏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30幾歲的女子兩年多前雙腿異常沉重,「腳就像黏在地上,跨不出去。」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遍訪醫師、復健治療也無法緩解,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才警覺就醫確診;目前定期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走路不再像機器人,偶爾還能悠遊較平坦的郊山,重拾笑顏。 收治女子的北醫附醫神經內科暨台北神經醫學中心神經退化科主治醫師戴瑞億表示,由於熱愛戶外活動,也常挑戰百岳,病人一開始懷疑可能是運動傷害,輾轉於各科求診,包括類固醇及肌肉鬆弛劑等藥物、熱敷和電療都無法緩解肌肉的僵硬感,直到發現席琳狄翁的症狀和自己極為類似,轉赴北醫附醫就診。 目前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藥物如抗癲癇藥物、肌肉鬆弛劑、免疫抑制劑等,其中,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主要的免疫治療方式,藉此調整異常的自體免疫狀態;病人自112年春季接受注射,肌肉僵硬獲得緩解,夫妻倆偶爾還會到比較平坦的郊山踏青或一起游泳。 僵硬人症候群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一,全台估計20餘人罹病;致病原因仍不明,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主要和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僵硬人症候群多發生於30~60歲的成年人,也有少數1~2歲幼童個案,女性為男性兩倍;發病通常從下半身開始,逐漸影響到走路,走起路像機器人,最後會因肢體扭曲而舉步維艱。 戴瑞億提醒,僵硬人症候群常被誤為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纖維肌痛症候群、肌肉強直症或焦慮、恐慌等身心症狀,臨床上透過神經學檢查及血液、腦脊髓液的檢測即可確定診斷,若出現下肢感覺異常且合併有步態問題,應盡速至神經內科就診,及早接受治療。

Read More

幼園教室換氣不足 染疫風險X3

台大醫院及台大公衛學院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與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關。(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與台大公衛學院12日指出,研究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可量化為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發現到了下午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當室內換氣不足時,增加COVID-19傳染風險,且達3倍之多,建議減少在室內停留時間,降低室內人數,增加室內空氣置換次數,以降低傳染風險。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及台大公衛學院環境及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於2021年對北市某幼兒園進行連續3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發現幼兒園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會在上課週間快速累積,病毒則透過這些微粒傳播,提高感染風險。 台大醫院醫師蘇大成及陳宗延與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及副教授陳佳堃等,共同進行室內空氣品質與環境健康研究,研究團隊於2018即對台北市國民小學進行室內外空氣品質監測,研究結果發現部分教室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超過空品標準,且與學童的氣喘診斷密切相關。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氣膠傳播為COVID-19傳染關鍵路徑,於是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選定台北市某幼兒園進行3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並以「Wells–Riley模型」量化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發現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會累積,並在下午達到高峰,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普遍可達850ppm以上,結合「Wells–Riley」模型計算「基本傳播數(R0)」,上課期間室內R0值範圍為3.01至3.12,顯示新冠病毒傳染風險也隨之增加。 研究團隊表示,在如幼兒園教室這種更擁擠的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應降低至550到650ppm。研究模擬推估,要在教室內維持可接受的感染風險,則需要降低的室內人數、減少室內停留時間及降低二氧化碳濃度,這3種策略的結合運用比單一策略更具靈活性和可行性。 以30坪的教室為例,若此教室容納30人,則至少每小時需將整間教室的舊空氣以新鮮外氣取代3.6-5.4次。並建議監測二氧化碳濃度,並動態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以降低感染風險,如有需要甚至可在室外上課,而在通風換氣不足之教室,須使用具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之空氣清淨機作為輔助。

Read More

所長涉洩密收賄?檢方同日深夜聲押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檢方十二日持搜索票前往歸仁分局大潭所搜索,並傳喚所長許凱智到案,同日訊後認許涉犯洩密、收賄等,罪嫌重大且有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十二日深夜十一時許當庭逮捕,檢方後續已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至於林姓業者涉犯行賄訊後諭知十萬元交保。 南市檢方十二日上午指揮南市警局督察室、法務部廉政署南部地區調查組等前往歸仁分局大潭所搜索,同日傳喚所長許凱智及林姓運輸業者兩名被告及兩名證人到案,全案指向一起環保犯罪案件,認許疑似走漏消息給特定人士,幫助非法土資場回填建築廢土。 台南地檢署同日晚間訊後,認許姓所長涉犯刑法洩密及貪污治罪條例收賄等罪嫌,犯嫌重大且有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深夜依法當庭逮捕並向台南地院聲請羈押禁見。林姓運輸業者涉犯行賄罪嫌,晚間訊後諭知十萬元交保,其餘兩名證人訊後請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