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後期整合照護 朝3方向檢討

本報綜合報導 健保以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助患者避免重症後失能。健保署長石崇良28日表示,將就擴大適應症、服務持續時間、後續資源轉介等3方向,於明年上半年啟動檢討、下半年試辦。 健保署103年1月1日起分階段實施急性後期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AC),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自103年1月1日起實施,燒燙傷急性後期照護自104年9月9日起實施;其餘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齡病患等照護,則自106年7月1日起實施。 石崇良示,急性重症發生後,把握黃金治療期有助挽回失能,助維持患者在社區獨立生活能力,推動PAC盼透過復健介入,減少後續失能狀況。 隨著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石崇良表示,高齡者加上本身疾病,都可能造成身體功能下降,有多重慢性病患者在急性重症發生後復原時間也較長,且可能造成功能快速衰退等,這類狀況可能會越來越多,如敗血症也有可能造成患者身體功能快速下降,因此將針對PAC進行檢討。 石崇良說,PAC有3大檢討,第1是擴大適應症,以敗血症為例,多重慢性病患就算感染控制好了,可能仍需要復健。第2是服務時間長度,因現在PAC有固定時間限制,以1個月為原則,但每人病情、狀況不同,將討論是否要給予彈性調整空間。 第3則是PAC後,如何銜接居家醫療,或社區長照服務或住宿式長照機構。此外,目前論日給付的方式,將配合上述討論,重新修訂檢討。 石崇良說,預計明年上半年針對上述3個方向進行檢討與修正評估,下半年進行小規模試辦,預計最快可在籌編115年總額時,納入新模式,並在方案確認後擴大實施。

Read MoreRead More

台灣學者發表光動能抗癌療法

牛津大學博士陳子瑄發表GPDT光動能抗癌論文。(陳子瑄提供)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台灣學者陳子瑄博士領導的英國牛津大學團隊,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2024年全球藥物學研討會及第28屆廣州國際分子醫學研討會,發表最新研究成果GPDT光動能抗癌製劑論文。這一創新的抗癌療法,引起國際藥學與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癌症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病,為全球健康的頭號殺手。陳子瑄及其團隊發表GPDT光動能抗癌製劑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日光中的400~700nm波長範圍,激活植物中的天然成分,從而產生強效的活性氧,這些單態氧分子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陳子瑄表示,GPDT是全球首創的純天然光動能療法結合陽光與植物成分,患者無需承受傳統化療和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改以天然植粹食療,並搭配戶外曬太陽的方式,讓患者擁有更自然、安全的治療選擇。 陳子瑄的研究團隊包括劉達均博士、黃心怡藥師和陳耀寬博士。牛津博士陳耀寬教授表示,光動能應用於抗癌防癌的獨特性在於其能在不損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這項創新的療法結合了天然植物萃取物與自然陽光,開創全新的「陽光抗癌」的治療契機。該研究已技轉英國奧帝康生醫,預計明年上半年以保健食品形式上市,陳子瑄也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綠色蔬菜,並適當曬太陽,降低罹癌風險。

Read MoreRead More

在宅照護 擬先增安寧病人

本報綜合報導 健保署今年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模式,初步適用對象僅感染症。健保署長石崇良28日說,明年擬先納入安寧病人,預計明年下半年研議是否擴大至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高達20%,高齡者照護需求高,在宅照護將是解方之一。健保署7月1日起啟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上路,現行對象為感染症,包含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等3類。 中華民國心臟衰竭照護學會理事長李啟明指出,目前針對病患的黃金復健期,健保署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僅給付出院後3~6個月,但心衰竭病人終身必須與疾病共存,且面臨病況時好時壞的困擾。 李啟明直言,當患者病情變化,他都會坦白告訴對方,確實住院會得到比較好的照顧,但「醫院很髒」,不確定是否會引發其他感染問題,若心衰竭照顧好,卻因感染症死亡,絕非醫療團隊樂見。 此外,李啟明指出,不少個案管理師在6個月後因為和病人感情好、不忍心放手等種種因素,仍持續提供患者服務,手上要管理的個案彷彿滾雪球般越滾越多,靠個管師燃燒生命撐住,最後受不了就離職,同樣成困境。 李啟明認為,如果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能把心衰竭患者納入,站在學會立場樂觀其成;現在病人居家疾病監測,仰賴病人自我評估回報,應考慮透過穿戴式裝置,將病人數據上傳至雲端,當病況發生變化,發出警報讓醫療團隊即時介入,以視訊看診或派人至病人家中,是較聰明管理病情方式。 石崇良表示,在宅急症照護計畫預計明年先納入安寧病人,此類病人有時會遇到電解質不平衡、貧血等需要醫療介入情況,後續才會考量納入其他更複雜的慢性疾病,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研議包括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在宅急症是試辦計畫,第一線團隊仍在摸索,不希望一次納入太多適應症。

Read MoreRead More

醫院分區總額制 明年試辦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28日表示,健保以急性後期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AC)助患者避免重症後失能,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針對3大方向檢討修正,下半年實施小規模試辦,最快可在籌編115年總額時納入新模式。(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健保署長石崇良28日表示,將推動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對各醫院前一年健保額度與急重症、政策配合事項給予基本保障,其餘採分階給付,最快明年第1季上路。 健保總額事先分牙科、中醫、西醫基層與醫院4大部門匡列預算金額,醫療服務給付事後論點數計算,一旦服務爆量,點值就會稀釋。 石崇良表示,健保執行上,會考量服務密集度、人口數、人口結構等,按公式分給台北、北區、中區、南區、高屏與東區等區;過去在醫院總額管理上,各區有不同做法,也因此看到不同的管理成效。 各區管理模式中,石崇良說明,南區採「斷頭」式,將分配下來的醫院總額,按各醫院前一年度情形分配一定基本額度,再按照當年度核定的健保總額成長率,將成長額度分為3階,各階有設有不同點值,超過就不予給付。 台北區則採「攤扣」制,石崇良解釋,由各醫院各自申報,若單季申報額度超過當季總額,多出來的部分就由各個醫院申報量按比例扣回。 不同管理模式有不同成果,石崇良說,以南區為例,因為有每個醫院都配有一定額度,視成長率決定點值,就可避免醫療衝量;但若大家都吃大鍋飯,就算最後按比例攤扣,衝量者得到的健保給付還是會比較多。 石崇良指出,因各醫院管理狀況不同,推動門診減量,不能齊頭式要求各醫院都要減2%,否則對各區醫院、民眾都不公平;因此將自明年起,參考南區過去作法,執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盼藉固定各醫院額度,促進醫院自我管理,避免重複或不必要檢查,達到門診減量效果。 石崇良表示,未來各分區會以醫院前一年度收入分配基本總額,並區分不同階段成長率的給付點值,讓大家有目標做自我控管。目前除台北區外,其他各區都已同意明年第1季起實施;不過針對剛性需求,如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等急重症治療,及配合政策推動的居家醫療、在宅照護等,則不計入成長率。

Read MoreRead More

〈醫師專欄〉保守療法處理踝關節扭傷

■吳重達 隨著時代推移,過去不必開刀的傷都變成要趕緊處理才有機會「趕快」好的嚴重問題。運動風氣興盛,受傷者當然增加,最近來門診做踝關節急性扭傷後手術與否諮商的病人有增加的趨勢。 踝關節是個穩固、但構造複雜的關節。前下脛骨─腓骨韌帶、後下脛骨─腓骨韌帶、橫向韌帶、骨間韌帶、三角韌帶與骨間膜形成環狀韌帶聯合組織保護上踝關節;前距骨─腓骨韌帶、跟骨─腓骨韌帶負責下外踝,下內踝則由三角韌帶負責。 運動踝扭傷絕大多數是足面向內的「翻船」,踝關節外側承受巨大的張力,此處的韌帶由前距骨─腓骨韌帶開始受傷;作用力越大,傷勢就往上延伸,造成嚴重高位踝關節扭傷。 韌帶只拉傷、沒有斷裂屬1級扭傷,部分斷裂為2級,完全斷裂是3級扭傷。由於踝關節的韌帶群都屬血液循環良好的組織,只要做出正確診斷,以保守療法處理都可以得到不錯的療效且預後良好;2級以上的扭傷必需固定踝關節(石膏、副木、護具固定),等6週韌帶癒合後再復健。再嚴重扭傷約3個月後應該都可恢復運動。 美國Rutgers大學針對嚴重高位踝關節扭傷,以保守、非手術療法處理的運動員做了平均18年以上的追蹤(美國骨科運動醫學雜誌,2024年9月),病人滿意度良好,再受傷率不高。X光追蹤,大多數有退化性關節炎,但都沒有顯著症狀,不影響生活與運動。 醫師自己在18歲(1970年)左右左踝發生3級扭傷,當時被傳統療法搞了好一陣子,後來也沒做任何「正式」處理。如此過了50年以上,勘稱受傷自然史追蹤的最佳典範。 醫師的左踝當然有關節炎,退休後卻網球照打,每週跑10公里,健行遍台灣,最遠是完成西班牙連走32天、至少750公里的朝聖之路。 因此,踝關節扭傷先以非開刀、保守療法處理應該是病人與醫者的第一選擇。 (作者∕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Read More

柯文哲等交保 檢抗告 藍委:後座力恐不小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京華城案柯文哲、沈慶京、李文宗、應曉薇頃獲交保,北檢不服提抗告,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二十八日說,如果抗告最後仍遭駁回,雖然不影響日後的司法審判,但是在社會恐怕會持續發酵,後續的政治影響力不可小覷。 李彥秀表示,案件偵查期間,由於諸多事證都需要調查偵訊,法官對於檢方聲押理由的判定,原本就會有比較寬的標準;但是隨著偵查結束,起訴書也將被告罪證攤在陽光下,檢方就必須提出更為強而有力的事證,才能說服法官繼續羈押。 李彥秀說,柯文哲身繫民眾黨未來的存續與發展,缺乏逃亡的動機,再加上「且不得有任何接觸同案被告、證人的行為」的限制,檢方抗告,恐怕需要對院方提出一刀斃命的事證。 李彥秀認為,檢方起訴後,雖然指控柯文哲收受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的賄款,但是仍缺乏具體金流的明確事證,如果抗告最後仍遭駁回,雖然不會影響日後的司法審判,但是在社會恐怕會持續發酵,後續的政治影響力不可小覷。 李彥秀表示,柯文哲雖然在二十日寄出「辭黨主席聲明」,但是目前民眾黨對柯文哲的支持始終堅定,「主席沒有第二人選」成為民眾黨的主旋律,「今天柯文哲,明天任何人」在民眾黨基層也繼續發酵,如果檢方聲押最終以失敗收場,雖然柯文哲仍難在短期內滿血復活,但是蓄積政治能量恐怕才是民進黨真正需要擔心的問題。 李彥秀指出,不論柯文哲是否續任黨主席,仍然對於民眾黨有實質且關鍵的影響力,柯文哲的態度與意志仍然是未來三黨合縱連橫的關鍵,相信將近四個月羈押期間,柯文哲應該也有深刻的思考,對民眾黨與柯文哲而言,恐怕是迫害越大,反彈也越大。

Read MoreRead More

高院受理分案 審閱後裁定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京華城案的主要被告柯文哲、沈慶京、李文宗、應曉薇及彭振聲等在押五人,二十七日獲得法北院裁定交保後,台北地檢署不服,在二十七日對柯文哲、沈慶京、李文宗、應曉薇等四人交保處分提出抗告,台灣高等法院二十八日表示,本件已受理分案,將由法官審閱卷宗後將作出裁定。 台北地方法院於二十六日召開移審庭,並於二十七日分別作出裁定,柯文哲以三千萬元、沈慶京四千萬元、應曉薇一千五百萬元,李文宗則追加八百萬元、彭振聲五百萬元交保。同時,法院對五名被告下達限制出境、出海及住居的措施,另諭知被告不得與同案其他人或證人接觸,除非為了日常家庭生活或工作所必須。 台北地檢署於二十七日向法院提出抗告。另因彭振聲已認罪,檢方未對他交保裁定提出抗告。 台灣高等法院二十八日確認已受理案件,並將依照法律程序審查卷宗後作出裁定。

Read MoreRead More

民眾黨中央委員:力護柯主席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三)交保次日,二十八日下午從台北住所外出,全程面露笑容,面對媒體堵訪則並未回應。(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地檢署審理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二十七日交保返家,有媒體報導,黨內人士建議柯文哲轉任榮譽主席,不僅可多花時間處理官司,民眾黨也能藉此轉型。對此,民眾黨中央委員抨擊,從沒聽過這種說法,他們會全力保護「柯主席」;蔡壁如被問到此事,她則回應,「我覺得我不要回答,這好像是陷阱題一樣」。 柯文哲交保後,不到一小時便前往新竹探視父親柯承發,深夜返家時媒體詢問是否擔心檢方抗告、是否辭黨主席,柯文哲均未回應。 根據媒體報導,指稱柯文哲雖交保回歸,但仍面臨官司問題,柯文哲可以轉任榮譽主席,或是指派代理黨主席、增設副主席,民眾黨若要東山再起,勢必要從一人政黨走向集體決策,才能有新氣象。 對此,民眾黨中央委員江和樹以影片指出,榮譽主席就代表已卸任,但柯文哲黨主席任期還有二年時間,甚至還能連任,哪來的榮譽主席問題,更何況柯文哲昨天才返家,他從沒聽過什麼這種說法;中央委員張凱鈞也透過影片表示,若把柯文哲推去請辭,等同是讓柯文哲孤單面對國家機器迫害,他們會全力保護「柯主席」。 對於柯文哲是否續任黨主席,傳出有黨內人士建議柯文哲轉任榮譽主席,蔡壁如指出,柯文哲送出辭職信,黨部全部都要慰留他,「奇怪了,柯文哲就是黨主席了」,為什麼又傳出要把柯變成榮譽主席?她對於此事的看法是尊重柯文哲的決定。

Read MoreRead More

律師否認應曉薇有第2本護照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因涉及京華城案,被台北地檢署依貪汙等罪名起訴。台北地方法院已於二十日裁定應曉薇以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出海及住居。但對媒體報導指應曉薇疑似持有第二本護照,才造成交保程序延誤的問題,其律師二十八日發表聲明,否認應曉薇擁有第二本護照,並澄清其早已放棄加拿大國籍。 應曉薇的律師在聲明中解釋,應曉薇於民國七十年隨家人移民加拿大並取得該國國籍,直到民國九十九年當選台北市議員後,向加拿大駐台辦事處申請放棄加拿大國籍。經過正式程序,她於民國一00年二月十日取得加拿大政府的喪失國籍證明,並經台灣駐加拿大多倫多辦事處認證完成手續。聲明指出,應曉薇約在十四年前已經確定不再擁有加拿大國籍,並且加拿大護照已經歸還並註銷。 此外,應曉薇的律師表示,應曉薇曾使用改名前的舊名「應秀萍」持有的加拿大護照出入境,但該本護照早已註銷,並非所謂的第二本護照,最近有關應曉薇持有第二本護照的報導,完全是基於錯誤的解讀,並不符合事實。此次交保程序延誤是因為境管單位需與法院確認相關資料,並非應曉薇涉及其他問題。 台北地院將於十二月三十一日安排開庭訊問,律師會攜帶相關文件出庭澄清,聲明強調,希望外界尊重司法的程序,避免無根據的揣測和誤解,這樣才能避免對當事人及社會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應曉薇的律師表示,所有程序均符合法律規定,應曉薇擁有合法民意代表資格,並且遵守國籍法規定,對於媒體的錯誤報導感到遺憾,並呼籲社會各界應對司法過程保持尊重與信任。

Read MoreRead More

議員具雙國籍解職 不遞補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近期因涉及京華城案遭到起訴,台北地方法院二十七日裁定其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出海與住居。但有媒體報導,應曉薇疑似持有兩本護照,才造成交保時程拖延。對此,台北市議會二十八日表示,若議員具有雙國籍將由行政院依法解職,且不進行議員名額遞補。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亮君二十八日在臉書質疑,若報導屬實,應曉薇長達十四年的議員生涯可能涉及欺騙選民。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