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縣連假郊遊衛生局提醒民眾防範毒蛇咬傷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台灣氣候溫暖多溼,每年有一千名以上民眾遭毒蛇咬傷。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外出旅遊時,如前往郊外或賞螢火蟲等接近山川等大自然環境,可注意幾種預防毒蛇咬傷做法,如以棍棒打草驚蛇、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等,並瞭解毒蛇咬傷後的正確傷口處置方式。
 衛生局呼籲民眾,應避免在蛇類最活躍的夜間、日出、雨過天晴的時段,或是在蛇類出沒的地方逗留,野外活動時,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若不慎被毒蛇咬傷,應保持鎮定,儘可能的辨別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切勿割開傷口、用嘴吸出毒液,以避免感染,也勿冰敷,以免組織壞死,及飲用酒類或刺激性飲料,加速毒液作用。
 如被毒蛇咬傷,傷口包紮位置在上緣,減緩毒液擴散,民眾固定傷肢要低於心臟,可用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後,再利用木板、樹枝作成夾板固定,並摘除身上掛戴飾品,避免肢體腫脹,儘速就醫。
 衛生局指出,目前台灣有二十三種毒蛇,常見有屬於出血性的赤尾鮐、龜殼花、百步蛇,屬於神經性的是雨傘節、飯匙倩,以及兼具出血與神經混和性的鎖鏈蛇等,國人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的人數最多,平均每年為九百九十八人。有關縣內抗蛇毒血清配置醫院及衛生所地點,民眾可洽衛生局詢問 或上衛生局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