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山大獨創「易測瓶」 1滴血 15分鐘篩出無症狀感染者

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楊閎蔚研究團隊,研發獨創「超靈敏易測瓶」,15鐘內篩出血液中僅含微量IgM 抗體的「早期無明顯症狀感染者」。(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只需一滴血,15分鐘內即可篩出新冠肺炎「無明顯症狀感染者」。國立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副教授楊閎蔚研究團隊,研發出有別於目前市面上「驗孕棒」式的快篩檢測法,而是藉由自主開發的高催化力奈米材料與生物分子塗佈技術,獨創「超靈敏易測瓶」,只需滴入一滴全血,即可在15鐘內,及早篩出血液中僅含微量IgM 抗體的「早期無明顯症狀感染者」。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檢測準確性備受關注,不僅中國出現偽陰性與偽陽性病例,南韓也有一名17歲確診少年,先前連續12次檢測都呈現陰性,引發病毒檢測準確性爭議。
 中山大學醫科所、毒藥物暨生醫快篩科技研究中心成員楊閎蔚副教授指出,目前臨床快篩檢測病毒、初步確診患者的方式多採用「驗孕棒」式的快篩試紙,其靈敏度為65 ng/mL,「在感染最初期篩不出,結果呈現偽陰性的機率高」,團隊研發的「超靈敏易測瓶」靈敏度可達 0.01 ng/mL,大幅提升檢測靈敏度6千倍,且「無需到醫院,在家就能快篩」,方便省時。
 楊閎蔚率領材光系許盈培、生醫所李南 熺、龐浩翰3名博士生組成研究團隊,憑藉過去開發早期癌症快篩檢測器的經驗,獨創超靈敏快篩技術,並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副教授王聖帆團隊合作,進行臨床檢體盲測試驗驗證。
 研究團隊盲測1名自國外返台,由RT-PCR核酸檢測為陽性但無症狀的負壓隔離病患檢體,在此確診無症狀患者住院第1天的血液樣品中,可精確驗出感染初期「微量」對抗新冠病毒的IgM抗體,但無檢驗出 IgG抗體,證實為陽性且是感染初期,與臨床檢驗結果符合;同時利用傳統ELISA檢測此血點,結果無法檢驗出任何抗體濃度(陰性),在第3天血點即可同時測到IgM與IgG抗體,證實「超靈敏易測瓶」極高的靈敏度,且可快篩出早期無明顯症狀感染者。
 楊閎蔚強調,超靈敏易測瓶可廣用於其他傳染性疾病快篩,例如茲卡病毒、登革熱病毒、伊波拉病毒等,在特定病毒流行季節與無預警疫情爆發時,可馬上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