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降骨折風險

花蓮慈醫家庭醫學科黃暉凱醫師與團隊發現,與傳統口服抗凝血劑相比,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能降低病人骨折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最新研究發現,與傳統口服抗凝血劑 (Warfarin)相比,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能降低病人骨折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全球高齡化社會趨勢下,老年人疾病逐漸受到重視,包含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以及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增加。花蓮慈院家醫科醫師黃暉凱與醫療團隊自臺灣全人口健保資料庫,針對心房顫動患者使用不同口服抗凝血劑,對骨折與骨質疏鬆症風險的影響進行分析,陸續完成兩篇研究文章,刊登在《歐洲心臟雜誌》和《美國心臟協會雜誌》,其中前者為心血管系統類別排名第一的國際權威期刊。
 抗凝血劑經常被使用在心房顫動患者上,以預防腦中風。近幾年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上市,比起舊型口服抗凝血劑,對於腦中風預防,有著安全有效的優點,在全世界的使用率逐漸增加。據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估計,臺灣成年人罹患心房顫動風險約為一成五,而年齡愈大心房顫動發生風險愈高,也越有機會終身依靠藥物來預防腦中風發生。
另一個困擾銀髮族的疾病,是骨質疏鬆性骨折,尤其髖骨骨折,比起癌症有更高的死亡率;骨折後所造成的失能問題,對於長者及家庭是非常大的負擔。
 黃暉凱醫師指出,研究團隊針對高齡長者中常見的心房顫動、骨質疏鬆性骨折病人,研究他們在長期使用腦中風預防藥物時,哪一種藥物可能有比較低的骨質疏鬆症及骨折傷害風險,讓臨床醫師以及病人在選擇藥物上,能夠更加放心。
 團隊以健保資料庫分析2012至2016年間,平均70歲的新發生心房顫動長者中,發現相較於傳統抗凝血劑,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骨質疏鬆症風險下降一成八。再進一步分析2012至2017年之資料,發現相較於傳統抗凝血劑,心房顫動病患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顯著下降一成六的骨折風險。
 黃暉凱指出,人體內幫助骨質生成的重要元素除了維生素D之外,維生素K也是必要的元素,但傳統口服抗凝血劑,為了防止血栓形成而抑制維生素K,可能導致影響骨質生成,讓骨質疏鬆或骨折的風險增加。而新型的抗凝血劑,並不影響維生素K,使得新型抗凝血劑有著比較低的骨折以及骨質疏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