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激化現實主義,國際秩序恐重新洗牌

美國將在現實主義的方針之下,回應中共對美國的直接挑戰。(路透)
 日前,美國公布《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其中特別提到美國「在回歸原則性現實主義的方針之下」,如何回應中共對美國的直接挑戰。持平而論,近二、三十年來現實主義在美國的影響力式微,甚至有論者認為冷戰之後美國已揚棄現實主義。在川普總統主政下的美國如今又舉起現實主義大旗,是否造成國際秩序重新洗牌?值得關注。
 「現實主義」可上溯至十六世紀初馬基維利的《君王論》,馬基維利認為政權的角逐不外乎武力與法律;十七世紀中期霍布斯在《利維坦》中,更直白地強調「處於不安全的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和處於自然社會中的人沒有兩樣」。簡言之,現實主義認為國際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而國際秩序是透過國際社會成員之間以武力或權力相互角力所形成。
 在國際關係理論當中,現實主義主張人性(國家性格)本惡,因此國家面臨著來自於其他國家的威脅;在無政府的國際社會中,國際舞台就是權力鬥爭場,每個國家本乎理性、追求其國家最大利益,而且不排除以武力取得國家最大利益。再者,國際之間的權力分配決定國際體系運作,以及國家的對外關係;在不同的國際權力結構之下,會產生不同的遊戲規則,也就是不同的國際秩序。在現實主義當中,權力均勢與對抗是兩個相當重要的關鍵詞;甚至在「攻勢現實主義」中,國家的終極目標是成為霸權。
 冷戰時期現實主義主導美國的外交思維與行為,但冷戰之後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的重要性凌駕於現實主義。川普當選總統之前,即有論者認為川普將重拾現實主義;執政之後的川普強調大國競爭、試圖提升包括核武在內的軍事力量、強化與同盟之間的關係,這些想法與做法都被解讀為係基於現實主義的考量;近日公布的美國對中國大陸戰略方針,已宣告美國回歸現實主義。
 川普的現實主義思維與行為,實際上在近年來已有若干表現,而且其影響不只發生於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還外溢到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這也是國際秩序可能重新洗牌的原因。例如,川普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雖然是試圖藉此扳回被川普認為受損的美國國家利益;但是,歐盟國家卻因本身在中國大陸也有龐大的商業利益,因此並未對大陸採取強硬立場。
 再如,在美國與川普所寄望的目的無法達到,亦即國家利益受損時,川普斷然宣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斷絕關係;此舉雖係針對中國大陸,但德國、英國、歐盟都反對美國的決定。
 去年三月歐盟公布《歐中關係戰略展望》,雖將中國大陸列為「經濟競爭者」、「體制對手」,但也將中國大陸列為「跟歐盟有緊密一致目標的夥伴」。五月初,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指出,雖然歐盟與中國大陸對全球治理的理念並不相同,但在推行多邊主義方面雙方立場一致,波瑞爾也反駁川普反對多邊主義與美國優先的觀念。甚至,波瑞爾還認為,美國主導的體制正步向結束,「亞洲時代」即將來臨。
 姑且不論波瑞爾的說法是否真確、日後是否能夠得到印證,但歐盟《歐中關係戰略展望》和波瑞爾的說法,都反映歐盟的國際戰略思維和川普大相逕庭,也並未如川普般地「逢中必反」。質言之,川普的現實主義思維與作為,勢必導致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對立更加尖銳,但歐盟卻儼然可能成為超脫於美國與中國大陸之外的「第三勢力」。面對可能改變的國際秩序,台灣應密切關注後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