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8歲的小瑾與家人在海產餐廳用餐,突然出現全身紅疹、眼睛嘴唇腫脹、呼吸困難的症狀。家人將她送急診,經由醫師診斷為血管性血腫引發的過敏性休克。在抗組織胺、類固醇併腎上腺素治療後症狀獲得緩解。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李仲翔表示,小瑾這種狀況就是兒童常見的過敏反應,且小瑾後續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測檢測,證實她對海鮮類如蝦子和蛤蠣有嚴重過敏體質。
食物過敏通常是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被人體的免疫系統當成外來病原體引發的免疫反應,食物過敏與人體中免疫球蛋白E抗體的作用相關,大多為立即性且短暫性的發作,且通常此過敏反應是終身持續。
有些慢性過敏原症狀不明顯或延遲幾天才發生,父母親不會警覺到症狀的發生與某些食物有關,而經常給孩子食用過敏原,造成體內長期累積,形成慢性發炎,影響孩子發育、學習,甚至危害健康。
李仲翔特別點出,過敏發生主要是由遺傳和環境兩種因素交互作用引起,近年由於環境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兒童過敏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情形;過敏症狀通常在嬰幼兒時常以食物過敏(如牛奶蛋白過敏)或是異位性皮膚炎作為最初表現,待年齡稍長後,呼吸道過敏(如過敏性鼻炎)甚至氣喘則有增加的趨勢。
據台灣兒科醫學會資料顯示,最常見食物過敏來源為牛奶、蛋白、大豆、小麥、花生及堅果類、魚類及貝類等食物,李仲翔提醒家長,除非已知曾經發生過敏反應,否則兒童不需要刻意避免食用高致敏性食物,以免造成營養不均;而吸入性過敏通常與呼吸道症狀如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相關,常見過敏原則包含避免塵滿、蟑螂、灰塵、貓狗毛、黴菌、花粉等接觸。
李仲翔建議,若兒童有發生已知食物過敏、家長擔心嬰幼兒食物過敏疑慮,或出現像小瑾一樣明顯過敏症狀或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時,均可與醫師討論進行檢測;另外,已知父母或兄弟姊妹有嚴重過敏體質,亦可接受檢測,只需抽一管8cc的血液,即可檢驗出至多120種急、慢性食物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