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戶外活動 留心熱衰竭4症狀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炎夏期間長時間戶外活動恐致熱傷害上身。國健署提醒,若出現惡心、頭痛、無力及皮膚濕冷症狀,可能為熱衰竭症狀,務必儘速降溫、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國健署說,若因長時間運動或在酷熱環境下運動,大量流汗導致脫水,會出現惡心、頭痛、無力及皮膚濕冷,會導致熱衰竭。
 至於熱中暑則是因從事費力運動,身體產熱能力顯著超出自身的散熱能力,出現口渴、發熱、心跳加速、體溫升高,甚至昏迷等症狀。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悶熱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搧風等)、意識清醒者可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國健署長王英偉提醒,民眾戶外運動應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尤其在參加運動比賽前,至少要花一週的時間,循序漸進地讓身體做好「熱適應」準備。另外,應避開太陽直曬時間,可選擇較涼快的清晨或傍晚,或是移到室內通風良好的空間活動,減少大量曝曬機會。
 運動時,應少量多次補充水份,每小時補充2~4杯240cc的水;避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之病人,則需諮詢醫師的建議。並穿著適合身體活動及環境的輕便裝束,建議可選擇淺色、透氣易排汗的輕薄長袖衣物減少與陽光直接接觸,並適當使用防曬油及遮陽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