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5歲歐姓女子每天工作長時間接觸電腦、手機,因右眼突然看不清楚,眼科門診時右眼矯正視力掉到0.1,經檢查雙眼高度近視2300度以上,且眼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視網膜也異常水腫,在醫師李尹暘給予玻璃體藥物注射手術後,右眼視力顯著進步至0.5。
李尹暘表示,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委託台大醫院的調查發現,國民近視嚴重性不單是發生年齡早、盛行率高,而且罹患近視度數也深。到大學時,每5個人就有1人是高度近視的患者,高度近視病變不單只是視網膜的問題,也是視網膜剝離、飛蚊症、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的高危險群之一。
李尹暘說,高度近視的黃斑部病變主要是因眼軸太過增長所引起,病變包括脈絡膜、視網膜萎縮和脈絡膜新生血管。黃斑部視網膜及脈絡膜退化會造成視力逐漸的減退,然而黃斑部新生血管所造成視力會迅速的嚴重惡化,會導致造成黃斑部出血與滲漏,影響中央視力、看細微事物及辨別顏色等黃斑部的功能。
研究顯示,近視性黃斑部新生血管病變一旦發生,若不即時處理,10年後黃斑部萎縮區域逐漸擴大,9成以上患者視力無法達到0.1,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醫界近年來致力研發之抗血管生長因子注射療法來治療黃斑部新生血管病變,這種療法的優點是直接作用於不正常的新生血管,較不會像雷射或光動力療法 (PDT)可能傷害周邊正常組織,視力進步的機會較大。
李尹暘提醒民眾,預防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根本上的預防在於延緩學童期近視的發生和度數的加深,阻止近視患者由中低度近視進展至高度近視;平時也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或葉黃素。一旦發現自己看東西有扭曲現象或視力退步,且戴眼鏡也無法改善視力時,應盡快至眼科檢查,高度近視患者每半年也應該至眼科做視網膜的散瞳檢查,及早發現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