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定位台港關係,勿捲入美中角力,淪為博弈籌碼

 ■黃清賢
 中國大陸人大常委會六月卅日以一六二票全票通過「港區國安法」即日列入《基本法》附件三,七月一日生效。蔡政府若能務實的從經濟上全新定位台港關係,何嘗不是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切勿在美國大選將屆、川普以更激烈手段凝聚抗中焦點的同時,淪為美中博弈的籌碼。
 「港區國安法」通過實施,外界除了關注港人自由、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的外,從地緣政治、區域安全的角度,亞洲金融、台港互動與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未來發展,也都受到各方關注。有部分政經學者預言,香港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將會位移,外資會出逃?
 但是,儘管「港區國安法」議題在政治上被炒得火熱,截至目前為止,以從下三方面客觀形勢來看,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在短期內並未受到影響:
 首先,從五月大陸兩會討論「港區國安法」授權立法以來,香港恆生指數並沒有走跌,港幣供給增加,香港銀行同業拆款利率 (Hibor)下降,這些數據都反映出這段時間以來,外資仍持續湧進香港。
 其次,香港之所以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主要條件在於金融自由化程度無其他亞洲國家可以取代,香港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健全,加上香港與大陸之間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綜觀香港的主要大企業、財團,對於逃犯條例或有不同意見,但對「港區國安法」並不反對。
 第三,「港區國安法」通過同時,美國國務院與商務部緊急宣布停止涉及國防科技的物資出口香港,並且撤銷美國給予香港的特殊地位;但細究內容,都是不影響大局及不損及美商在港實際利益的項目。
 因此,對於「港區國安法」,我們實不必一味的只有政治角度;台灣應審慎思考是否需要香港做為前進大陸的金融中轉站?蔡政府與其只拿「一國兩制」做為反中訴求,讓兩岸關係尖銳對立外,是否更應務實的因應新階段的台港互動,找出全新定位。
 另一方面,「港區國安法」通過後,包括「香港眾志」、「香港民族陣線」、「學生動源」等社運組織陸續宣布停止在香港的活動,核心人員出國的情形,這些人士的未來動向、蔡政府的立場與處理方式,都會是未來港台互動、兩岸關係的觀察點。
 行政院陸委會宣布的「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在「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之下設「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並於七月一日正式營運,其中,涉及人道救援部分,陸委會的說法是「會在兼顧國家安全前提下,依據既有法律規範及公私協力的方式,務實處理港人人道援助及關懷事宜。」
 其實,策進會是民間社團法人性質,下設新辦公室,並非政府窗口,且協進會主要會務在「經濟文化合作」,處理政治性較高的人道救援議題,是否貼切?此外,從去年香港「反送中」風波以來,依照「港澳條例」第十八條,以政治理由請取得台灣居留權的情形,迄今通過的只有廿二人,但光是長老教會就提出了二百多件申請案。到底蔡政府如何看待香港參與抗爭的社運人士?
 對於香港議題,絕不能只拿人權、民主、自由等口號當成政治提款機,應從務實面著手,以對台灣經濟有利、確保在港台商權益、有明確且能公諸社會的審核機制來對待尋求庇護港人,如此一來,何嘗不是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
 美國大選十一月登場,美國疫情在延燒,經濟走下坡,川普的支持度在下降,香港已成了美中博奕下的衝突點,未來幾個月內,美國只會以更激烈的方式來凝聚抗中焦點;六月以來,中、美的機艦在台海周邊活動頻繁,有公開的紀錄就有十次之多,台海周邊區域安全已然顯露不尋常氣氛。
 值此之際,台灣更應該站穩腳步,不要捲入美中的角力漩窩、成了大國博弈的籌碼。至少在二零二二年地方選舉前,要設法降低政治的衝突紛擾,就後疫情時代如何振興經濟全力以赴,東協十加五的RCEP區域經貿夥伴協定,今年底前就要簽署,台灣尤其需要運用香港的地位轉進,建構出前進RCEP的灘頭堡。
(中國國民黨前大陸事務部主任、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