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儘管藥食同源,但中醫師提醒,食品與中藥若混淆不清,如誤把四物飲當成四物湯,不僅達不到療效,還可能延誤就醫,花錢又傷身。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中醫醫療認知與行為調查」發表,共回收1,112份有效網路問卷。結果發現,54%人不知道四物湯與四物飲不一樣。
一位27歲的女性跟醫師抱怨,連續喝半年青木瓜四物飲,胸部沒有變大,但腰圍卻變大了。台灣中醫藥品質醫學會理事長張景堯表示,錯把食品當藥物,「差1個字就天差地別」因為四物飲含糖分,喝多了不胖才怪。
張景堯表示,台灣食品與中藥界限模糊,許多食品常打著中醫養生旗號,誤導民眾購買,結果常常愈吃愈糟,或延誤就醫,儼然是「新食安危機」。
張景堯指出,四物湯由當歸、熟地、川芎、芍藥4種中藥材組成,湯色濃稠且深,可補血調經,是必須由醫師視個人狀況開立處方的藥物;反觀坊間的四物飲,其實只是食品,利用四物來調味,或者使用四物萃取物製成飲品,再添加冰糖、結蘭膠與檸檬酸等調節口感,沒有治病效果,更不能宣稱宣傳療效,「就像人參飲是食品,人參是藥品,完全不一樣。」
民眾把食品誤當成養生藥,又長期服用真的很令人擔憂,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四物飲如加了桂圓、紅棗,只會更燥熱,長期喝了可能臉上痘痘長不停,還可能會有痔瘡,顯見這些誤解都可能危害民眾健康,呼籲政府要加強民眾教育,建立正確用藥觀,更查緝非法食品,避免被商品名稱誤導,另也要提醒民眾,治病養生要先諮詢醫師,才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