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阿芳(化名)和阿美(化名),每天早晨或是一進冷氣房就噴嚏不斷,看似沒什麼的過敏反應,對有應力性尿失禁的她們來說,每當噴嚏發生時,都會漏尿弄濕褲子,相當煩惱不堪。
振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余堅忍表示,尿失禁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30%,主要為膀胱過動造成的尿急性尿失禁、及尿道壓力不足造成的應力性尿失禁(又名用力性尿失禁),有些患者同時兩者都有,稱為混合型尿失禁。
尿急性與應力性尿失禁造成的原因不同,治療上也有所差異。
尿急性尿失禁的病因在膀胱,主要是因為膀胱及神經的病變,引發膀胱過度敏感過動。當敏感的膀胱受到刺激,如尿液量的增加、質的改變、或重力震動、或溫度刺激等,導致膀胱肌肉不自主的持續收縮,這類尿失禁的漏尿量會較大量,治療以抑制膀胱敏感過動為主。
不論應用骨盆底肌收縮運動、藥物治療、或電氣刺激術,都是以促進膀胱放鬆,尿道緊縮為主,使膀胱恢復其正常的儲存尿液狀態,及強化尿道閉鎖的功能,減少漏尿的機會。尿急性尿失禁的治療,絕大多數適用於保守療法,極少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應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在尿道及骨盆底,主要的病因是骨盆底構造鬆弛或神經受傷等因素,使得腹腔壓力突然增加時(如咳嗽、噴嚏、大笑、運動或提取重物等),尿道內壓力無法及時相對應的增加力量,來對抗往外流竄的尿液。
這種因體位姿勢、腹部用力、或運動導致的應力性尿失禁,大多合併發生陰道鬆弛或膀胱頸移位下垂。少部分患者未發生上述骨盆底、膀胱頸及陰道解剖構造上的異常,但卻有尿道擴約肌肌力不足的現象。
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著重於恢復尿道閉鎖的功能,使其能即時阻抗膀胱突然增加的壓力,以手術治療為主,矯正鬆弛的骨盆底、使鬆弛的陰道前壁恢復張力,增進阻抗漏尿的功能。其他保守療法則輔助手術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余堅忍表示,治療原則除了與病因有關外,也與症狀嚴重度有關。尿失禁若對於日常生活或外出活動的困擾不大,可以嘗試保守療法。若對於生活品質、社交禮儀、或戶外活動造成不便或擔心,宜儘早選擇積極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