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中部地區近年來因氣候影響導致葡萄樹勢衰弱產量減少,加上葡萄修剪下來的枝條無法燃燒處理,造成農民管理上的困擾。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利用菇類剩餘物質,開發出分解資材結合木黴菌液肥,讓葡萄樹勢恢復,也加速田間廢棄枝條分解,讓葡萄恢復生長,種出香甜Q彈的葡萄,該場將陸續舉辦田間觀摩會積極推廣此一技術。
臺中農改場表示,運用菇類剩餘物質接種木黴菌開發出的新型資材分解劑,在葡萄剪枝後催芽前,將地上枝條集中於葡萄植株間撒施資材分解劑,隨後將整包分解劑置放於萄萄植株基部,平時定期噴灑木黴菌液肥,除加速枝條分解外,並具保護根系之效果。
臺中農改場表示,葡萄栽培常因氣候異常及農友施用的肥料因素,導致葡萄植株樹勢衰弱、生長不良、果實產量少、著色差及品質口感不佳,尤其豪雨後也會造成採收期的葡萄受到影響。
該場表示,採收後農民修剪下來的枝條如無妥善處理,易成為病蟲害躲藏的溫床。藉由該場開發的循環資材分解劑,可有效加速枝條分解並復育葡萄樹勢。近年為減少空氣汙染,政府禁止焚燒枝條,葡萄修剪後之枝條若撒上此處理劑,除能加速枝條分解,分解之枝條也能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臺灣每年產生之廢棄菇包約二十多萬公噸,若能將其變為新型態之肥料或處理劑,除可達成農業剩餘物質循環再利用外,也可降汙減廢維護農業生態環境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