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下來到高雄美濃文創中心,漫步永安路老街,映入眼簾的是連成一線的美濃舊橋、搖籃咖啡;霞光與散步的行人,靜謐地對話,老橋散發著慢活、迷人采姿。隨著昏色漸沉,燈光點亮了夜色,說著美濃純樸、美麗的故事,也向旅人招手。
圖與文/記者鄭惠仁
美濃文創中心 在地文化新地標
建於1933年的原美濃警察分駐所與日式宿舍,2008年列為歷史建築。經高雄市政府投入一億七千餘萬元進行美濃中庄歷史空間整建改造工程,打造在地文化新地標「美濃文創中心」。
2018年高雄客委會委託薛伯輝基金會經營,在原美濃警察分駐所設置搖籃咖啡,以文學、藝術、音樂為主軸,並提供旅遊相關資訊。日式宿舍則闢成惠如小屋,是小孩子教育學習與親子成長的空間。
薛伯輝基金會為完成甘惠忠神父在台南市學甲區興建「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的心願,2014年起發起募款活動,集合近四千人的力量,於2018年3月完成壯舉,讓愛的教育在此萌芽。接著再把愛的力量擴及美濃,搖籃咖啡已成高雄打卡新景點。
巴洛克式建築的美濃文創中心,散發著迷人、典雅的氣質,走進搖籃咖啡,濃濃的咖啡香悠然地說著歷史故事,也襯托出建築之美。古樸雅致的桌椅和獨特的杯具,與身體接觸剎那,有著心靈悸動,不禁發思古之幽情。
「搖籃咖啡」以文學為底蘊,要讓文學像種子一樣,向下扎根,讓生活中的藝術、美學開花結果。室內陳列著各式各樣書籍,並不定期期舉辦藝術文化展,啜一口咖啡,悠閒地進入書香與藝術中,美就此孕育而生。
原美濃警察分駐所周邊有槍堡、防空洞、警報鐘塔,八角窗、洗石子圓柱式建築特色;對面就是美濃溪,溪畔永安路為「開庄大街」。庭院內一棵百年老茄苳,有如守護神,護衛著老建築。
開庄大街永安路 看見產業創意活力
走出搖籃咖啡,迎面而來的是美濃舊橋,散步老橋,有如進入時光隧道,從溪畔的渡船口遺跡,依稀可見橋上車來人往,渡筏穿梭的情景。老橋的橋面狹窄,2004年美濃鎮公所為保護學童安全,南北橋頭各設置禁止車輛通行的墩柱「保橋護童碑」,當年為猴年,柱上立著母猴懷抱小猴的石雕,成了特有景點。
美濃依山傍水,典型的農業村落,也是南部客家文化中心;走進巷弄,會立即被門楣寫有西河堂、濟南堂等堂號的客家建築所吸引。部分老屋庭院仍留有古井,雖已不用,但依稀可見村民汲水的辛勞與忙碌。老人家親切的問候,純樸與人情味寫在臉上。
緊鄰美濃溪的永安路19巷是美濃最早的商圈,南柵門渡船口的石碑仍保留著。而美濃著名的「百年公井」就位在永安路19巷,這兒曾是庄民汲水飲用的主要水源;雖已功成身退,但仍完整保留著,有著飲水思源的教育意義。
藍染是早期客家村的產業特色,美濃更是台灣藍染的重鎮,如今雖已凋零,但70多年歷史的「錦興行藍衫店」仍佇立在老街上。由第三代傳承了國寶級藍衫師傅「景來師」的精義工法,製作客家最具特色的藍衫。
早期商店林立的永安路雖已不復前,但漫步在老街上,看到了產業的創意與活力,「果然紅農藝生活」、「濃夫生活」、「美濃啖糕堂」都是高雄客委會的「客家文創人才留美培力計畫」所輔導成立的文創商店。
「果然紅農藝生活」集結返鄉青年和文創資源,讓遊客體驗農耕生活、藝文創作和食農教育。「濃夫生活」為有機店,除了設有小食堂,也是小農的展售平台,並且有DIY手作教育。「美濃啖糕堂」則是麵包店,食材多取自在地。水蓮是美濃的特色農產,啖糕堂就以水蓮作出這裡才吃得到的水蓮起司吐司、水蓮脆餅與味噌水蓮麵包。
菸葉廠懷古趣 美濃窯有藝思
由文創中心向外延伸,有美濃湖、黃蝶翠谷、民俗文化村、客家文物館等景點。早年美濃曾是菸葉之鄉,但隨著環境的變遷,菸葉種植走入歷史,獨留民生路的私人菸葉烘焙廠讓人憑弔,遙想過去燒柴烘焙的繁忙景象。知名的美濃窯藏身在鄉間小徑旁,從圍牆、餐廳、廁所到工作室牆壁均以陶藝創作,而成陶壁公共藝術;徐風送爽中都能感受到濃濃的藝術味,各式各樣的陶藝作品,就如靈光乍現,觀賞中有著滿滿的收穫。
說起美濃,最熟悉的就是客家粄條、油紙傘,來美濃除了大啖粄條的美味,也應走入巷弄感受客家文化迷人一面。水圳多是美濃環境特色;沿著水圳而走,思想前人的拓荒與開墾,圳水滋潤了農田,也細說著小鎮的過去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