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新媒體難逃政治鬥爭

 ■賴祥蔚
 在年輕族群當中很受歡迎的抖音與TikTok不僅捲入政治,而且還成為美國總統口中的國家安全大敵,這真是鮮明反映出新媒體不只離不開政治,而且更難逃國際強權的政治鬥爭。
 美國總統川普六日下令封鎖中國大陸的TikTok及海外版微信,美國企業以及個人在此命令發布的四十五天後,不得與這兩家公司交易。
 白宮發出的行政命令將TikTok列為國安威脅,強調TikTok蒐集的資料讓中共可能追溯聯邦雇員和承包商的位置,可能涉及間諜行動。
 從理論上來說,白宮的指控不無道理,因為大數據確實可以比對出新媒體的使用行為,從而掌握足跡。這是所有新媒體都會有的潛力與威脅,不只是TikTok。問題在於,理論如此不等於實際上也如此,因為TikTok未必有這樣的企圖與能力,而且其使用者以年輕人居多,裡面恐怕少有聯邦雇員或承包商。就算有,美國政府可以提醒美國公民有此疑慮,或是直接禁止聯邦雇員與承包商使用。
 TikTok等新媒體真的威脅國安嗎?目前美國政府沒有提出任何證據,只是推理可能會有國安疑慮。推理可以成為定罪的理由嗎?在司法上絕對站不住腳。問題是,國際政治從來就不講法律與證據。美國政府單方面指控他國的特定新媒體,本質上已經是國際貿易的衝突了。以往這類衝突可以交給世界貿易組織(WTO)仲裁。但是麻煩的地方在於,美國總統川普已經宣稱要退出WTO,勢必不會再接受WTO對美國的拘束。如此一來,這場美國政府直接施壓TikTok的事件,最後只能靠實力來決定結果。
 值得玩味的是,川普總統在稍早的二日公開表示:TikTok必須脫離中國大陸母公司,否則就無法在美國營運。言下之意是只要TikTok賣給美國的公司,變成美國的新媒體,就沒有國安疑慮了。事實上也是如此,既然變成美國公司,當然就不會為其他國家服務了。問題在於,以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新媒體是不是只要足夠強大,只要在美國境內擁有使用者,美國政府都可以援用這次的案例與說詞,直接施壓,以便美國的企業可以強買?政府在這一邊施壓,企業在那一邊強買強賣,這完全落實了以往第三世界國家對美國是帝國主義霸權的批評。
 面對美國的攻勢,以往中國大陸當局總是會立即採取符合比例原則的反擊,例如美國政府三月針對五家中國大陸主要新聞媒體,限制其在美國工作的中國大陸籍員工數量。中國大陸隨即宣布為了反制,要求《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在華記者交還記者證,今後不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繼續從事記者工作。
 這次中國大陸會怎麼反擊,委實令人好奇,因為美國是開放社會,中國大陸的新媒體很容易進入市場;相較於此,中國大陸的媒體與新媒體市場一向不對外開放,所以一般民眾幾乎不使用美國的新媒體,這就使得中國大陸如果要採取符合比例原則的反制,需要多思量。
 廣受歡迎的新媒體,確實會涉及使用者個資遭到掌控的疑慮。真正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建立公開透明的跨國監督制度,絕對不能變成直接由特定國家控制。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