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6歲女性年輕時從事勞力搬運工作,退休後發現自己有漏尿情形,不僅感冒咳嗽打噴嚏時會漏尿,甚至連走路都會有尿液漏出來,三不五時要確認護墊是否已經全濕需要更換。就醫檢查後,才知道為「應力性尿失禁」上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醫師程威銘表示,應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因為年老退化、多次懷孕生產、肥胖,或是經年從事搬運負重工作,導致尿道周邊支持的組織鬆弛,當咳嗽打噴嚏等腹內壓力增加時,就可能導致膀胱內的尿液滲漏出來,產生尿失禁的現象。
他指出,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罕見,據統計,國內每4個50~65歲的女性就有1個人有應力性尿失禁的症狀,但當中不到3成會尋求醫療協助。
在治療上,程威銘說,可概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凱格爾運動、磁波儀治療等,好處是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但需要持之以恆才能見效;手術治療則以尿道中段吊帶手術為主,好處是手術後立即見效,壞處則是可能會有像是感染、網膜外露、疼痛,或是周邊器官損害併發症的產生。
透過醫病共享決策的協助,可讓病患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程威銘指出,上述女性個案接受了陣子的保守治療覺得有效果但不夠好,猶豫著到底該不該接受手術治療。泌尿中心醫師利用剛完成的應力性尿失禁是否應接受手術治療的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配合衛教影片,協助患者進一步了解這2種治療的差異,釐清治療相關疑慮。
程威銘說,在醫病共享決策工具與親友的支持協助下,該名女性決定接受尿道中段吊帶手術治療,手術進行得相當順利,主要的傷口位在陰道內,術後並不覺得特別疼痛,移除導尿管之後排尿順暢,住院3天左右後便順利出院,且術後1個月回診傷口癒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