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初為人母的阿珍平時白天工作,晚上與丈夫輪流照顧孩子,日前抱小孩餵奶時卻發現手腕疼痛,本以為只是太累不以為意,後來卻逐漸加劇,更因刺痛手瞬間無力,打壞心愛的骨瓷碗盤。經成大醫院骨科部腕關節專科醫師楊岱樺診治,才發現是「媽媽手」。
腕關節專科醫師楊岱樺表示,狄奎凡氏症又稱媽媽手,是大拇指根部近手腕處的肌腱滑膜、和其支持帶增厚壓迫肌腱造成的慢性肌腱發炎。由於發炎腫脹或是支持帶的炎性增厚壓迫到局部肌腱,將導致肌腱無法順利滑動,引發大拇指、手腕等處有疼痛、無力、卡住的情形,嚴重情況甚至會造成拇指肌腱粘黏而無法靈活動作。而媽媽們操持家務造成手臂的肌肉、筋膜過度使用、無法適度休息,也讓發炎症狀持續累積加劇。
楊岱樺也指出,媽媽手也並非母親、女性的專利,照顧嬰兒的父親也可能得病。若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手腕、拇指施力,包括長時間打字、使用電腦的上班族;長時間過度施力的服務生、裝修工人等也是高危險群。
而媽媽手的治療會因症狀、進程與嚴重程度不同有所差異,楊岱樺表示,傳統上透過藥物治療,從矯正習慣姿勢做起,佩戴護具輔助或時持續復健物理治療,偶爾也搭配注射類固醇舒緩發炎症狀,如保守治療改善程度有限或反覆發作,也會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楊岱樺也強調,一般民眾可透過芬可斯坦測驗自我檢測,將拇指包覆在掌心握拳後,在將手腕往小指方向彎曲。如有疼痛、卡住情形,應盡速就醫詳細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