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提前到來,台灣準備好了沒?

德國以政策善用高齡人口特質潛能。圖為94歲的羅毓彪仍在擔任國小籃球隊教練。(中央社)
 行政院國發會十八日公布二0二0年至二0七0年人口推估,預計台灣將於二0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較兩年前推估的二0二六年提前了一年。另一方面,今年七月台灣總人口數已較去年十二月減少兩萬四千多人,也較兩年前推估台灣人口出現負成長的時間點提早兩年。台灣人口年齡層結構改變所帶來的挑戰,已更不容輕忽,問題在於:台灣到底準備好了沒?
 二0一八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超過百分之十四,正式宣告進入高齡社會;二0二五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將超過百分之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二0一八到二0二五年的七年之內,台灣就從高齡社會跨入超高齡社會,不但要面對可能漸次產生、逐步迫切的問題,還必須提出確實可行的政策,能利用的時間並不算多。
 台灣人口高齡化的主因之一,在於年輕族群不願生育,而過去幾年來政府所推出的政策,也無法改變年輕族群的心意,最具體的表現在於二0一五年起新生兒人數年年減少、年年刷新歷史新低紀錄;去年平均每月新生兒人數為一萬四千八百多人,今年一至七月當中,沒有任何一個月的新生兒人數超過去年單月平均數。顯見,台灣提振生育率的政策至今都還沒準備好。
 其次,過去針對世界各國高齡、超高齡社會所可能面臨的問題之研究顯示,人口結構高齡化之後,經濟環境也會隨之轉變。儘管此次國發會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人口紅利」將延長一年至二0二七年;但是,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常見的現象,就是勞動人口減少,因此有此問題的若干國家也提出相對應的政策,以維續、甚至提升國家競爭力。
 例如,二00九年即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德國,早就啟動跨部會機制提高高齡人口就業意願,分別從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創業、終身學習、鼓勵參與志工、強化健康照護等層面著手,以達到善用高齡人口特質潛能與維持永續競爭力的目的;日本也早已推出「銀髮族求職求才網」、以就業為前提提供高齡者職業訓練。
 根據勞動部今年一月公布的調查,台灣勞工規劃退休的年齡為六十一點一歲,遠低於勞基法規定的強制退休年齡六十五歲。事實上,在台灣已屆六十五歲但仍生氣勃發者比比皆是,但試問,政府有何政策提高勞工延退意願?對於企業雇用高齡就業者,政策面是否可提供足夠的鼓勵或誘因?政府與企業是否能攜手設計適合高齡者的就業職務?須知,勞工願意延後退休,即或可降低年輕族群的扶養壓力、減緩勞動力流失的速度,台灣在這方面準備好了沒?
 再者,在高齡、超高齡社會中,行動遲緩的人數勢必增加,台灣對高齡者的友善生活環境亦亟待建立。例如,新加坡將智慧科技導入無障礙交通環境,透過大眾運輸通用性設計,強化無障礙設備及空間;美國許多退休社區為方便高齡者過馬路,紅綠燈可能都是三分鐘起跳。根據統計,去年台灣交通事故造成一萬七千一百三十三名行人傷亡,其中百分之三十五點二為高齡者。對於台灣高齡人口越來越多所需面對的交通環境,試問政府與所有民眾準備好了沒?
 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勢必會面臨政治、經濟、社會各層面所需配套處理的問題,包括國家財政、高齡者的休憩與照護需求、住家的內外在環境,乃至於跨世代資源移轉等等,在在都需要妥善的政策安排。台灣對於這些政策的需求已刻不容緩,準備妥當的腳步更須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