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未歇,疫苗與藥物研發全球競速,北醫研發長黃彥華30日表示,間質幹細胞因有很好的免疫調控力,能明顯降低肺纖維化的後遺症,成為疫苗之外備受關注的抗疫重點之一。
「2020國際綜合醫療高峰論壇」邀集學者專家齊聚台北醫學大學,共同探討COVID-19疫情下的疫苗、新藥研發及感染控制等議題。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致詞指出,如果說台灣在1970年代寫下經濟奇蹟、1990年代寫下政治及民主奇蹟,2020年則無疑寫下了防疫奇蹟。
但陳建仁也特別提醒,在這場面對新冠肺炎的戰役中,我們只打贏上半場,下半場的學術研究,以及疫苗、快篩試劑和藥物的研發,一定要更加努力,絕不能鬆懈。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馬徹表示,新冠肺炎肆虐至今才短短8個月,全球就有超過2500萬人感染及近84萬人死亡,殺傷力十足,各國紛紛積極研發疫苗。截至8月30日為止,全球有23支疫苗進入臨床一期實驗,14支進入臨床二期,9支進入臨床三期,2支有限度使用,競爭相當激烈。
北醫研發長黃彥華統計發現,去年細胞治療臨床試驗的對象以癌症居多,胸腔疾病排不上榜,如今一場新冠肺炎,卻讓胸腔疾病在今年躍昇到第三位,不難想見新冠肺炎的巨大威脅。但她相信,只要因應得宜,新冠肺炎將會是壯大研究發展的絕佳機會。
黃彥華指出,目前針對新冠肺炎的治療,以疫苗、抗體、幹細胞為三大策略,疫苗仍是首要,接著便是幹細胞和抗體的交錯使用,歐美多選擇抗體,亞洲則傾向幹細胞。
幹細胞治療的功用在於免疫調控,降低肺部發炎反應,減緩肺部纖維化的機會。黃彥華指出,目前全球有51個臨床試驗案,聚焦在新冠肺炎或是急性肺部損傷的幹細胞研究,預期會成為主流。中國大陸也在急性肺損傷、肺浸潤和肺纖維化病人身上,給予幹細胞治療,效果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