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兩岸關係趨緊、官方交流中斷,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與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共同舉辦一場跨海視訊座談會,針對「中美博弈中的兩岸關係」主題,邀請兩岸十三位學者與會。我主辦方代表、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丁仁方致詞時強調,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嚴峻,主要受到內外複雜多變情勢的衝擊,希望透過視訊讓兩岸學者能夠進行理性交流與深入分析,提供一些能夠降低兩岸衝突風險的政策建言。本報全程採訪,與會學者發言內容依順序摘要整理如下:
嚴安林:三個回歸 兩岸關係不會悲觀
今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可用「艱難中前行」形容,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新冠肺炎疫情讓兩岸人員、文化、經濟、社會的交流都受到負面影響;二、台灣政治局勢驟變,蔡英文當選後,兩岸路線採取對抗政策;三、美國總統川普打台灣牌。其中,美國因素對兩岸關係制約的影響最大。
只要有三個回歸,兩岸關係前景不會悲觀。包括:一、回歸到兩岸關係、勿聯合美國對抗大陸;二、回歸兩岸既有的政治基礎,如果不要九二共識,還能找出新的政治基礎嗎?三、將兩岸關係回到兩岸人民的身上。(嚴安林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丁仁方:台灣更獨 兩岸敵意螺旋上升
台灣今年朝「不對稱的兩極化政治」發展,並往偏獨方向傾斜,中間區塊相對萎縮。有三個觀察面向:
首先,是意識形態的不對稱兩極化,台灣民意快速往偏獨方向傾斜,助長了民進黨更偏向法理獨立的方向操作;其次,是政治競爭的極度對立,偏獨或偏綠的論述變成最多數,偏統或偏藍的觀點變成少數,連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也朝向放棄「憲法一中」的方向移動。第三,兩岸對立情況更嚴重,民進黨政府更依賴美國保護,兩岸敵意出現螺旋上升現象,誤判的風險也跟著增高。(丁仁方為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主持人結論)
王海良:蔡若訪美 直接碰觸大陸底線
中美競爭形成了「類冷戰」,甚至有滑向熱戰的可能,如果引爆,最後將導致不可收拾的危險地步,屆時,中美兩敗俱傷,落個俄羅斯坐收漁利。但目前看來,美國並無此顧慮,持續攻擊大陸政治體制、外拉廣泛聯盟,想要阻止大陸崛起。
川普選前還會有兩岸關係上的政治挑釁,「十月驚奇」有可能是國務卿蓬佩奧訪台或蔡英文訪美。但蔡若訪美,甚至與川普見面,將直接碰觸大陸底線,陸方必然採取激烈、堅決的懲罰性反制,地動山搖的後果將難以想像,失去台海和平的代價太大。(王海良為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
王宏仁:美中衝突 兩岸交流趨向悲觀
國際間確有一股反中形勢,除了美國基於大選考量外,歐洲較在意人權問題,英國重商業利益,印度則是涉及內部選舉。台灣也因為選舉、世代認知差距,讓台美合作內含了反中認同,這使得美中衝突下的兩岸交流前景趨於悲觀。
台灣內部反中氛圍的來源還包括:一、受到對陸方不友善的媒體資訊影響;二、台灣國際空間被打壓;三、西方媒體對「港區國安法」的負評;四、對武統的憂慮。這些因素複合加成帶給一些人對大陸想像的破滅,並反映於政治人物在選舉時的言行上。(王宏仁為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郭隆隆:主權問題 大陸方面決不讓步
兩岸關係今年最大的變化是軍事因素上升、台獨激進勢力抬頭。美國現在將大陸視為主要競爭對手,對「一中政策」鬆動並重新定位台灣戰略價值,台灣服從在美國的這個戰略之下。然而,蔡政府若認為目前是台獨最好的戰略機遇期,那將是很大的誤判。
台海危機已明顯存在,且有一觸即發之勢。川普為轉移國內不利因素,想挑起衝突、矛盾,南海周邊國家不隨之起舞,但蔡政府的誤判,將使得台海進入高危期,若有美艦泊台、邀蔡訪美之舉,大陸在主權問題上絕不會讓步。(郭隆隆為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
熊正一:結不解開 兩岸難回九二共識
在民主選舉制度中,已浮現「尋找衝突中的利基」現象。美中博弈下,藉機操作政治利益,台灣、美國皆然;美中打貿易戰,越南、台灣也確有轉單經濟的好處,箇中獲利者的口味已愈搞愈大,長期依賴美國,甚至樂於看到衝突擴大,若還寄望這些衝突中的獲利者去改善兩岸關係,那就是誤判。
其次,在台灣,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已被綠營劃上等號,今年「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國兩制又被汙名化,而國民黨又無力反駁。九二共識是不是一國兩制?如果解不開,兩岸很難再回到九二共識。(熊正一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研發長)
李秘:誤判形勢 恐帶來災難性後果
美國把中國大陸視為對手,發動冷戰、干擾大陸的崛起,但緣由起因並非美中之間有重大戰略衝突,大陸也無此想法。川普為連任打台灣牌,制約兩岸關係並往更緊張的衝突方向發展,台海局勢到了高危期。但民進黨政府對當前形勢的判斷,以為大陸對主權立場的堅持是嚇唬人?若因此誤判形勢,卻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李秘為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主持人結論)
馮國豪:川普是否挑起衝突 仍待關注
今年一至七月,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七百億美金,預估今年順差將達到一千億美金的新高紀錄,這是兩岸關係前景仍可抱持樂觀之處;相對的,若把大陸市場摒除在外,台灣經濟表現又會如何?
今年十月起,華為拉貨潮後的台灣科技產業榮枯未明,傳統產業與開學後的旅遊服務業卻將走跌,加上第二波疫情威脅與貨幣寬鬆政策鈍化效應等,台灣經濟會不會成了洩氣的皮球?此外,川普在明年一月對大選結果是否認帳?是否會有挑起台海衝突的伏筆,也須關注。(馮國豪為崑山科技大學公廣系副教授)
信強:美瘋狂打壓 大陸有戰略定力
台海「小兩岸」隨著中美「大兩岸」的陰晴變化而不定。此時,兩岸關係、中美關係都是最壞,美台關係卻是最好;但川普反中看似聲勢大、言詞激烈,實際行動卻未如預期,畢竟,各方都不希望軍事衝突發生,需要有一定的戰略定力克制。
面對美國歇斯底里式的打壓,大陸有定力、有自信,仍然會按自己的步調走,不會被帶往坑裡去。美國的挑釁也還持續,但不致於有太出格的事,川普不會毫無限制的打台灣牌,就如川普前國安顧問波頓所言,川普不會「為了一個筆尖掀翻整個桌子」。(信強為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
吳昆財:國際社會 難接受非和平衝突
現今的國際社會,已經很難接受以非和平的方式解決區域衝突,美中博弈、雙邊關係雖在惡化,但應該還是「鬥而不破」,畢竟,川普是商人務實性格,先是高高舉起、漫天要價,再來,要的是就地討論。
一九四九年以來,台灣能有今日成就,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台灣文化;二是兩蔣政府的有效治理;三是兩岸和平關係的發展。台灣七十年來沒有大規模動盪,毛與蔣爭的是誰代表中國,八二三砲戰也視為內戰的延伸。因此,兩岸之間相依為命的概念就是「一中」。(吳昆財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
包承柯:美官方表態 未踰越一中框架
中美關係正處於大的轉變期,主因是老牌帝國主義要壓制新發展國家的崛起。美國選舉,經濟占重要因素,加上川普政府防疫判斷太差,想藉打壓大陸拉抬支持度,但川普選情並沒有因此明顯上升,反映出美國老百姓對「中國因素」有自己的想法。
研判中美關係短期內不容易發生巨幅轉變,對未來是否走向熱戰或完全衝突?亦持相當大的保留。觀察點在於川普受訪談台海問題時強調「這是個複雜問題」,美國國務卿與國防部長的相關表態皆未真正踰越「一個中國」框架。(包承柯為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陳淳斌:美國協防台灣 並無法律規範
美國大選打反中牌,與蔡政府大選時打的恐中牌如出一轍。民進黨挑起恐中,對其在台長期執政確實幫助;反中,未來也會是美國兩大黨的共同語言,但美中關係仍會是鬥而不破,因為大陸並不會隨美國的挑釁而改變自己的戰略。
大陸軍機繞台,武統陰影浮現,美國加碼軍售給台灣,製造了「兩岸衝突發生時,美國將會協防台灣」的假象,但事實上,美國協防台灣只是個模糊概念,迄今並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範,而且,台灣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人的協防上,這是非常危險的。(陳淳斌為嘉義大學兼任教授)
陳士良:美國挑釁 大陸理性自信面對
中美處於大國競爭態勢,川普為了連任打台灣牌,蔡政府與之起舞,兩岸關係更形複雜,但中國大陸會理性、自信的面對美國挑釁,對於堅持兩岸和平統一的方針並沒有改變,台灣前途完全繫於兩岸和平發展。此外,也要呼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在座談會中針對兩岸關係提出的三個回歸,並期待雙方未來在兩岸關係議題上能繼續深入的探討、交流。
(陳士良為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座談總結)(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