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3月就曾進陸口罩近7萬片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證實,加利公司三月進口多達六萬九千五百七十片「偽MIT」口罩遭逮,經濟部國貿局六月已開罰九萬元,現正由檢調釐清是否涉及刑責。
 關務署表示,根據進口資料,從三月以來,加利有多次進口口罩紀錄,其中三月有一批數量多達六萬九千五百七十片「偽MIT」口罩遭逮,產地為中國大陸,但卻標示為MIT(台灣製造)口罩。
 關務署指出,查緝人員發現有產地標示不符情形,立即移送經濟部國貿局,國貿局也已在六月對其開罰九萬元,之後也移送檢調,將由檢調判斷是否違反刑法二百五十五條,涉及偽標商品原產國或品質,意圖欺騙他人,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目前仍在調查中。
 至於加利其他次進口口罩紀錄,關務署表示,根據關稅法保密原則,無法對外透露次數及數量,僅能說明,六至八月幾次進口,都是以中國大陸製、非醫用口罩來申報,判斷沒有偽標MIT問題,包裝則是以塑膠袋裸裝進口。
 關務署說,疫情期間為加強管制,衛福部食藥署要求七月起進口口罩,需進一步區分為醫藥用及非醫藥用,如屬於醫藥用,需要取得食藥署的輸入許可證,非醫用不屬於管制範圍可直接進口。
 至於如何判斷,關務署表示,如果包裝或說明書上並未宣稱產品具醫療功能,如散裝、無包裝.難判定為醫療產品或器材,不屬管制範圍,海關查驗加利貨物無誤後即放行,放行後,廠商進口非醫藥口罩紀錄及數量都會提供給食藥署。
 關務署並指出,業者進口口罩大多採海運貨櫃方式,而非海、空運快遞,為加強查緝,八月十一日起針對海運貨櫃進案件已採逐案查核,針對「產地標示」及「是否為醫用口罩」做查核,若產地標示不符,會立即通報國貿局,若疑似醫用口罩但卻沒有輸入許可證,也會立即通報食藥署來實地查驗,至今尚未發現違規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