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咸
子宮內膜異位(endomeriosis),簡單講就是子宮內膜組織不安其所,而蔓延到其他部位,不只是骨盆腔,還漫遊到肺部造成咳血,移民到腦部導致腦出血。常見的症狀有,一,長期嚴重經痛:月經來時,常疼痛不堪。二,骨盆腔疼痛:從無症狀隱隱作痛,到痛不欲生;也會性交疼痛、便血、血尿、腹瀉等等。
診斷子宮內膜異位常見的三種方法包括,1.超音波:簡單方便,但檢查出率低,囊腫過小,不易檢測。2.腹腔鏡:標準診斷方法,眼見為憑,但是屬侵入性,有手術、麻醉等風險,最好是診斷、治療同時進行。3.抽血檢查:CA-125(癌抗原-125)是卵巢癌的指數,但特異性不高;CA-125的高低和病變的質和量有關,指數高不一定為惡性,但其可能性高。
筆者曾經處理過一個CA-125指數大於600的子宮內膜異位病人,整個腹部不適,經痛到無法忍受。病人本來希望用腹腔鏡開,但我建議不要,因為1.若為卵巢癌的話,惡性不宜用腹腔鏡開。2.若為子宮內膜異位,指數如此高,可能影響範圍大,也不宜用腹腔鏡開。3.腹部摸起來硬硬的,可能也蔓延至腹網膜,沾黏一定很厲害,不宜用腹腔鏡。畢竟腹腔鏡僅適用於短小輕薄者。
結果開下去,子宮內膜異位像糊漿巧克力一樣,有的已爆漿了,滿布整個骨盆腔和腹腔,整個腹網膜被蔓延,硬的像洗衣板一樣。子宮內膜細胞附著在身體其他部位會形成沾黏,這些沾黏會包覆子宮附近的臟腑,造成如上所述的症狀。
全球約有10%的女性罹患有子宮內膜異位,至今仍不清楚原因。主流理論認為子宮內膜異位是女性月經期間的經血經由輸卵管逆流,接著進入骨盆腔、腹腔等等,所謂的「經血逆流」。但無論子宮內膜細胞落在何處,並定著生根,它們都會隨著月經周繼續生長和脫落,所到之處會發炎和沾黏;另「缺氧為發炎微環境」也可解釋部分,因為發炎會進一步沾黏(沾黏防止發炎的擴大的一種防衛機制,用包圍來控制發炎細胞),而形成疤痕組織(沾黏、疤痕是身體對發炎的反應機制)。發炎反應也引起子宮內膜細胞中雌激素和黃體激素受體的表現改變,引起細胞分泌更多的雌二醇,而使子宮內臟異位更加嚴重。
治療目的是除去病灶,緩解疼痛,延緩復發(所以能一次清乾淨,就儘量乾淨),促進生育;並非無症狀就不需治療,因等到有症狀時,可能已經有些晚了。藥物治療包括止痛藥及激素。
最後要談到「子宮肌腺症」,它是子宮體內在異位症的一種,只是入侵子宮肌肉組織,原因一樣不明;子宮內膜細胞會誘使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彌發性病變,筆者的「缺氧發炎微環境」理論,是子宮肌層缺氧、發炎,有被破壞而讓內膜細胞侵入,也分泌發炎分子誘導之。
子宮肌腺症可和子宮肌瘤等同時並存,但肌腺症和異位不同,很多不發生週期性變化(可能肌腺症的內膜細胞,其雌激素和黃體激素的受體改變,對其不那麼敏感了)。治療方法,可參照子宮內膜異位。若無生育要求且經血過多者,內科藥物療法不能改善,再以外科切除手術。
(作者/台南市大安婦幼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