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社論>與其倚恃海峽中線,不如爭取兩岸和平!
八月上旬起,美國衛生部長、國務次卿相繼訪台,這段期間中共解放軍頻繁在台海演訓,甚至數度越過「海峽中線」,引發國軍提升戰備、台灣群情激憤、朝野怒斥譴責。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海峽中線」並非由兩岸協商產生,兩岸軍隊也都曾無視於海峽中線之存在。兩岸之間與其倚恃海峽中線之存在避免戰端,倒不如由兩岸當局、乃至於兩岸人民積極爭取和平。
八月十日,美國衛生部長艾薩晉見蔡英文總統,當天九時許中共戰機短暫踰越海峽中線;九月十七日,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訪台,十八日國防部即公布當天上午十八架中共軍機越過海峽中線活動情形,之後中共軍機又連續數日越過海峽中線。持平而論,中共固然不滿蔡政府聯美抗中,但中共軍機如此頻繁滋擾台海上空,對台灣而言實乃蠻橫挑釁。
事實上,二0一六年蔡政府上台之後,兩岸關係從相互放話、協商中斷開始螺旋狀惡化,再加上美國添加變數,台海儼然已成武力展示場,海峽中線的「隔離」意義屢遭打破。例如,去年三月三十一日,兩架中共戰機飛越海峽中線;今年八月十八日,美軍驅逐艦「馬斯廷號」沿大陸海岸線的海峽中線以西通過台灣海峽。亦即,海峽中線雖然是一道警戒線,但亦有其脆弱性。
從歷史來看,海峽中線源自於一九五0年代。一九五0年六月二十五日,北韓軍隊跨越三十八度線向南韓進攻,韓戰爆發。之後,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一九五四年雙方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當時,蔣介石尚未放棄反攻大陸,而毛澤東則意圖解放台灣,美國則希望畫一道「楚河漢界」,避免國共兩軍爆發衝突。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七日,美國駐台協防司令部頒布之「交戰規定」,將「戴維斯線」定為防範解放軍武力犯台的台海假想警戒線;另一方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署之後,美軍在台有「樂成計畫」,「戴維斯線」亦為國軍和美軍畫定活動範圍,避免國軍和美軍逼近中國大陸。「戴維斯線」即為海峽中線之「前身」,二00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我國防部長李傑才公布海峽中線的地理座標,而且有海軍、空軍兩個版本。
儘管海峽中線是一道警戒線,但也並非毫無「彈性」操作空間。去年六月,高齡九十的我空軍黑貓中隊隊員張立義過世,蔡英文總統親頒褒揚令,張立義即曾飛越海峽中線深入大陸上空執行偵照任務。日前因共諜案遭訴獲判無罪的退伍空軍上校葛季賢,亦曾於一九九0年七月駕駛F一0四G戰機,護衛偵照機前往浙江路橋機場上空執行任務,甚至一度瀕臨爆發空戰。
至於中共方面,近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兩岸「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不僅如此,中共方面始終不承認海峽中線的存在,二00八年一月,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即曾表示「大陸方面從來不承認所謂的海峽中線」、「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海」。儘管如此,二00四年五月二十日陳水扁前總統展開連任,香港《文匯報》即於五月二十四日引述《解放軍報》報導,中共有關人士指出,「台灣戰機若飛越中線,進入大陸沿海領空,即武力予以擊落或逼其降落沿海基地」。亦即,兩岸之間的確對海峽中線存在「默契」。
從這些過往事例來看,海峽中線固然有其警戒意義,中共越界也的確令台灣人民憤怒,但海峽中線絕非台灣安全的唯一倚恃,兩岸緊張之際更相對脆弱。兩岸相處,仍應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為上策,力阻「伐兵、攻城」之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