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經濟融合」雙贏 「隔離斷鍊」雙輸

 ■鄧岱賢
 在「海峽論壇」大會上,大陸政協主席汪洋透過視頻發表致詞時強調以下重點,包括:「兩岸親情」、「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兩岸交流則兩利,隔絕則兩傷」、「大陸的惠台政策」、「大陸釋出最新對台政策」、「大陸釋出對台政策底線」與「提到兩個百年」,這些內容值得台灣人民仔細思考,什麼樣的兩岸關係才最有利於台灣?
 由歷史事實可知,過去兩岸經歷過戰爭、衝突、對抗,直到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交流序幕後,雙方人員往來與經貿合作日益密切,目前中國大陸是台灣人民出外旅遊最多的地區、也是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地區、亦是台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與貿易順差最大的來源。
 由最近三十多年兩岸關係發展可以得到結論,兩岸避免戰爭,維持和平穩定,經濟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融合,總比戰爭、對抗、隔離斷鍊強。舉其犖犖大者,截至二0一九年底為止,台灣人民赴大陸旅遊超過一億一千餘萬人次,而台灣總人口為兩千三百萬,另截至二0二0年二月底止,中國大陸人民來台總人數共計三千一百六十點八萬人次。兩岸人員往來不但可以增進彼此瞭解,同時還對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然而,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緊張,再加上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衝擊,導致兩岸人民往來大受影響,台灣的航空、運輸、旅行、餐飲、旅館住宿、禮品、計程車、金融等產業受到嚴厲衝擊,由此可見兩岸人民正常往來的重要性,千萬不要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在貿易方面,據中國大陸統計,二0一九年兩岸進出口總額為兩千兩百八十點八億美元,其中大陸自台灣進口一千七百三十億美元、對台灣出口為五百五十點八億美元,台灣享有貿易順差為一千一百七十九點二億美元,由此可知大陸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雙方貿易關係是互利雙贏,不是政治意識型態可以強行分離的。尤其是民進黨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或是加強與美國、歐盟的鍊結,在短期間根本無法取代兩岸貿易。
 在投資方面,截至二0二0年八月底止,台灣共核准四萬四千兩百四十一件投資案,核准金額為一千九百零三點七五億美元。而中國大陸企業自二00九年開放來台投資後,截至二0二0年八月底止,一共有一千四百四十二件,投資金額為二十四點零三億美元,在台灣雇用超過一萬名員工,兩岸投資為雙方帶來資金、技術、管理、通路、稅收、工作機會與創匯等,成效卓著。
 在兩岸貿易與投資日益密切之時,雙方在二0一0年六月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在二0一一年一月一日正式實施以來,台灣有五百三十九項出口大陸產品列入免關稅項目,迄二0二0年四月止,台灣核發原產地證明書九十六萬八千兩百一十二件,核發金額為一千四百九十三點五五億美元,累計出口大陸產品享受的免關稅金額達六十八點七七億美元,不但大幅降低我廠商的關稅成本,也增強台灣出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而由汪洋在「海峽論壇」的談話可知,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仍然是中國大陸對台經貿政策主軸,「兩岸交流則兩利,隔絕則兩傷」,同時大陸推出許多惠台政策,包括二0一八年的三十一條惠台利民措施、二0一九年又推出二十六條,今年再推出十一條,在在都顯示大陸希望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絕對不希望隔離斷鍊,而這也有利於台灣經濟永續發展,也正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同期盼。
 總而言之,由兩岸交流的三十多年歷史可知,兩岸人員往來與經貿合作是互利雙贏的局面,因此,維持和平穩定、經濟融合發展是台灣最佳選項,絕對不是台獨意識型態作祟,使兩岸走向戰爭危險邊緣,經濟面臨隔離斷鍊的危機。兩岸「經濟融合」比「隔離斷鍊」強,相信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已經有了深刻體認,絕對不會讓有心政客為所欲為!
(作者為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本文為大華網路報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