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三日電
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勢猛烈,九月時盤中更數度攻破有「楊金龍防線」之稱的廿九元整數關卡,新台幣強勢格局使得央行進場調節成為新常態;專家指出,央行緊盯匯市、頻頻調節,與台灣產業結構有很大關係。
「整個趨勢來看,(新台幣)第四季維持穩中透強的格局」,台經院六所所長吳孟道分析,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釋放出的流動性相當驚人,這波資金狂潮希望尋求較高的報酬率,便流向亞洲新興市場,台灣經濟基本面佳、防疫不錯,台股殖利率相對高,自然成為主要停泊處。
吳孟道直言,資金大量湧入之下,短期新台幣想要轉弱不太可能,央行也守得非常辛苦;不過央行態度到底為何,其實從央行前總裁彭淮南到現在的總裁楊金龍都一再強調的「台幣匯率動態穩定」說詞,就能窺得一二。
吳孟道說明,央行不是一定阻升或阻貶,而是希望即便升值,也是漸進有序、緩慢地升值,因為匯率波動過大,容易造成進出口商避險時產生較大匯損;換言之,央行立場是希望能穩定匯率,這對市場也是有利的結果。
匯銀主管則表示,匯率升貶如同一把雙面刃,當出口商開心、進口商就不開心,因此央行做法不是死守某個特定價位,而是強調動態穩定、減少波動。
不過市場對央行普遍有「阻升不阻貶」的印象,匯銀主管說明,台灣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占比超過九成,而且許多代工廠賺的是「毛三到四」的辛苦錢,毛利普遍不高,只能靠薄利多銷扳回一城;這意味的是,當匯率有劇烈波動,獲利很容易被吃掉。
「雖然干預市場一向不是市場喜歡,大家也不是沒血沒肉」,匯銀主管表示,央行頻頻出手調節匯市,跟台灣產業結構、出口導向的特質有很大關係,畢竟央行如果完全放手不管,當金融市場波動劇烈、新台幣強勁走升時,中小企業匯損成災,挺不挺得過來,恐怕還是未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