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改革刻不容緩,尤應對症下藥!

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表示,最晚明年底安全準備金恐將低於一個月。(中央社)
 根據衛福部最新預測,到今年年底健保財務收支短絀將達六百七十六億元,財務負擔面臨艱鉅挑戰,最近幾個月衛福部也屢次拋出規劃調漲保費的訊息。全民健保堪稱台灣之光,在財務困窘之際,健保改革更顯刻不容緩,期待此次健保改革對症下藥,讓健保制度可長可久。
 我國於民國八十四年整併當時僅約五成民眾可投保的公保、勞保、農保三大醫保體系,並拓展為全民健保,至民國一0八年已有百分之九十九點八二的台灣民眾納保。據統計,民國八十四年台灣民眾零歲平均餘命為七十四點五三歲,至一0八年已達八十點八六歲,健保功不可沒。
 然而,健保實施之後,支出增幅遠超過收入增幅,政府因而曾數度調整費率。儘管如此,財務困境依舊無法解決。九月二十五日衛福部召開健保總額協商會議,確定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介於百分之二點九0七至四點五;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估計,倘若以百分之二點九0七的成長率計算,最晚到明年底安全準備金僅剩零點五四個月,低於《全民健康保險法》第七十八條規定「一個月至三個月之保險給付支出」的下限。
 持平而論,醫界戲稱健保為「給陽春麵的錢,享受牛肉麵的服務」;就統計數據來看,民國一0六年台灣健保醫療支出占GDP之比重僅為百分之六點一,遠低於美國的百分之十七點二,但民國一0七年台灣零歲平均餘命八十點六九歲,還高於美國的七十八點七歲,台灣全民健保的「性價比」的確遠優於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
 然而,也正因為健保「俗又大碗」,導致若干沉痾始終難解。舉例而言,不少民眾不愛惜健保資源,民國一0一年每年丟棄藥品估計達一百三十六公噸,民國一0六年健保署的統計顯示,每年丟棄藥品再增加到一百九十三公噸。民國一0一年健保局統計門診次數超過一百次者,達三點三萬人;健保署於今年六月四日公布的統計顯示,民國一0八年仍有超過三點五萬人就醫超過九十次。無怪乎前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早就呼籲:台灣醫改當務之急─向「過度醫療」說不!
 其次,過度醫療的問題也可能來自於醫療院所,原因在於部分醫療院所希望藉由提供病患新藥、新手術、高價醫材增加利潤。另一方面,健保總額逐年增加,但每年協商內容大多為每年新增的兩、三百億元,卻鮮少回頭檢討既有的六、七千億元的使用狀況,外界也因而無從了解健保總額大餅當中存在多少醫療浪費。
 另一個國人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是,八、九年前每年有大約一千五百億元醫療資源用於臨終前三至六個月的病患;近年國人觀念雖然稍有改變,但每年花在臨終前病患的醫療費用仍高達上千億元,約占每年健保支出百分之十四。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近年來倡議《病人自主權利法》,主因之一是希望維護病患臨終前的生命品質與尊嚴,另一個主因即是節省不必要的醫療支出。
 健保改革千頭萬緒,且如同許多事情的評價是「橫看成嶺側成峰」一般,衛福部去年九月公布的民調,健保的全民滿意度近九成,但西醫師的滿意度僅三成。這顯示,健保改革(尤其是調高保費)恐引起民眾疑慮、甚至反對,而且也恐順了姑情(民眾)逆了嫂意(醫界)。如何取得改革平衡點,不但政府應謹慎規劃、評估,醫界及一般民眾也都應有所取捨,才能創造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