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行動力隱憂 50歲起練肌力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3人就有1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醫師提醒,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邁入中年是身體出現痠痛、疲勞及無力感的開端,然而,多數人只當作是工作太累或身體正常老化,根據研究,近4成行動不便的中年人有下肢不舒服,其中15%的人有嚴重背部不適的問題。
 不過,其實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肌肉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的狀態,排除其他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
 陳榮邦表示,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的互動影響。研究中發現,肌肉質量可以預測骨質密度,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為顯著。
 陳榮邦表示,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但行動能力會因為「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三種常見行為,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但過去大都著重於骨質密度低、行動不靈活、肌肉量下滑等單一問題的討論,但近年來國際趨勢建議將行動力作為一綜合性的評估,加入骨質密度、肌肉質量、平衡感、體脂肪量測量,呼籲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