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外銷訂單創新高背後,應留意若干現象

1457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坦言,28元的新台幣匯率「短期」或許會成為新常態。(中央社)
 經濟部二十日公布最新統計,九月份外銷訂單金額衝破五百億美元,創下歷史單月新高。不過,在此一值得慶幸的消息背後,卻也存在若干值得留意的現象,這些現象都可能成為左右台灣未來經濟走向的重要因素。
 在疫情衝擊之下,今年全球經濟只能「少輸為贏」。國際貨幣基金(IMF)十三日公布最新預測,今年全球GDP成長率雖然上調,但仍為負百分之四點四。雖然IMF預測今年全年台灣GDP成長率為零,遠低於中華經濟研究院於二十日公布的最新預測值百分之一點七六,但仍可看出今年台灣的經濟表現較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亮眼許多。
 台灣是外向型經濟,進出口金額占GDP比重動輒超過百分之百,即使今年第二季全球疫情最嚴重、各國需求驟降之際,此一比重仍達百分之九十五點九。根據經濟部公布的數據,七月起外銷訂單穩步回升,九月創下佳績,這也是今年全年台灣GDP成長的最重要引擎。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外銷訂單成長全靠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兩大動力加持,一月份二者合計占百分之五十六點七,六月份占百分之六十一點七,九月份亦占百分之六十。這二者之外,比重第三高的產品相距甚遠,一月、六月、九月占比依次僅為百分之五點七(基本金屬)、百分之四點七(光學器材)、百分之四點八(光學器材)。事實上,這也是長期以來的現象。
 二0一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即指「台灣出口產品集中於電子資通訊產品,受單一產業景氣榮枯影響大」;當時,享有「通訊科技協定」(ITA)免關稅的電子資通訊產品出口比重,約為百分之四十,去年十二月經濟部的說明資料指出此一比重為五成。亦即,台灣產業集中化的程度持續升高,此一趨勢是喜是憂或許見仁見智,但彭淮南應該會皺眉頭。
 其次,今年第三季中國大陸GDP年成長率為百分之四點九,IMF在最新預測中更將大陸今年全年GDP成長率調高近一倍,且指出至二0二一年底全球產值幾乎全靠大陸復甦帶動。九月外銷訂單主要接單地區中,大陸及香港的年增率為百分之三十一,遠超過美國、日本、東協,歐盟甚至為負成長。若以一至九月來看,來自於大陸及香港的外銷訂單金額年增率為百分之十點七,亦高於居次的美國的百分之九點五。另據財政部統計,今年一至六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金額占總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三,顯示台灣出口高度集中於中國大陸的情形更為顯著。
 除了進出口高度仰賴大陸之外,今年一至九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仍達百分之五十二點六,累計較去年同期增加一點二個百分點;今年三月,經濟部表示外銷訂單中資通訊產品有九成是在中國大陸生產。換言之,台灣對大陸的依賴既包括外銷訂單,也包括海外生產,這對台灣是喜是憂或許見仁見智,但不知這是否就是蔡總統過去所說的「從世界走向中國」?
 從外銷訂單統計中可看到產品集中化、出口仰賴大陸、海外生產居高不下等現象,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又表示二十八元新台幣兌一美元是「短期新常態」,也令出口業者憂心忡忡,這些因素都可能是影響台灣經濟未來走向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