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紅斑又瘀青 童罹紫斑症

8歲女童罹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小腿布滿不規則瘀青和紫紅色斑點。(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8歲女童小玲因為一連好幾天流鼻血,四肢突然布滿紅色斑點和局部不規則的瘀青,就醫檢查後發現血小板數目極低,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因而住院接受治療及觀察,經服用類固醇後,症狀消失,血小板恢復到正常數值,目前平安出院,僅須定期回診追蹤。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旻昱表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分為3個時期,即發作時間小於3個月為新診斷的ITP及血小板低下狀態維持3個月至1年為持續型ITP,還有血小板低下超過1年以上則屬慢性ITP。兒童個案多半為急性發作的新診斷,約有25%的病童會演變成慢性的ITP。
蘇旻昱指出,初次診斷時,醫生會根據臨床症狀選擇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來治療,或選擇繼續觀察不使用藥物;針對慢性ITP則會依照病人臨床狀況選擇不同的2線治療,例如免疫抑制劑、促血小板生成藥物、脾臟切除術等,以減少長期使用類固醇導致的副作用。患有紫斑症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及受傷、禁服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進行拔牙等侵入性治療時提前告知醫療人員,並定期回診追蹤。
蘇旻昱說,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簡稱ITP)是因人體的免疫系統誤將血小板辨識為外來物質,其所產生的抗體破壞血小板,影響血小板的生成使得數量低下(正常數量為15萬至40萬/UL),無法凝結紅血球從微血管滲漏出來,而造成皮膚或黏膜的出血症狀。
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一萬分之一,好發於2到6歲的幼童,很多情況都會引起紫斑症,約有80%找不出成因,屬於原發性ITP;另有20%屬於次發性,是由於病人本身的其他疾病造成,如紅斑性狼瘡、伊凡斯症候群、幽門桿菌感染等。血管壁脆弱(老年性紫斑,藥物性紫斑)、感染、過敏也會造成紫斑症,其中以血小板低下最為常見。
蘇旻昱說,血小板是身體裡參與凝血過程的先鋒,一旦血小板數目低下,就可能產生自發性出血,或容易出血且不容易止血,症狀是身上有瘀青、紫紅色斑點、牙齦出血不止、流鼻血、月經不止,更嚴重會導致胃腸道出血、肺出血、血尿、自發性顱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