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造癌症晶片 助精準醫療

中國附醫多維列印醫學研究與轉譯中心跨校合作研究團隊,進行「生物製造之癌症晶片應用於患者特異性用藥預測平台」研究。(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維列印醫學研究與轉譯中心跨校合作研究團隊,自行開發的生物製造癌症晶片,結合患者自身的癌組織細胞,用於評估患者的用藥策略,有助於達到精準醫療的成效,榮獲今年第17屆國家新創獎殊榮。
 中國附醫多維列印醫學研究與轉譯中心跨校合作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陳怡文副主任、謝明佑副研究員、方信元主任、張穎宜主治醫師、林峰賢助理研究員、陳建璋工程師及亞洲大學沈育芳助理教授等7人。新開發的精準醫療技術名稱是「生物製造之癌症晶片應用於患者特異性用藥預測平台」。
 陳怡文說,精準醫療技術分成3部分,分別為晶片製造、細胞處理及器官晶片分析;晶片製造是台灣產業的強項,研發團隊將吸取市面廠商的晶片設計的優點整合到產品中,再藉由以GTP做為品質指引整合病人的細胞到器官晶片中,最後以ISO 15189標準分析個人化癌症器官晶片用藥/治療篩選。
 第二部分,病人癌組織的取樣、運送、培養和裝載將可依照 GTP 規範進行作業,確認細胞運作品質。
 第三部分,器官晶片分析將取得醫院常用化療藥物、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甚至是病人自體免疫細胞等進行癌細胞治療方法驗證,依循ISO 15189醫學實驗室認證標準定立相關規範、SOP、表單紀錄等,確保分析數據的可追溯姓、精確度與可信度,提供醫生對於病人用藥、治療方式的選用參考,預期可以達到個人化的精準醫療成效。
 陳怡文表示,癌症在預防及治療上已有長足的進步,然而它還是目前人類健康上一個重大的威脅,為有效克服癌症的威脅,對癌症精準的治療可以從實驗室的研究,轉向結合臨床端的患者特異性(Patient-Specific, PS)平台研究,透過對患者腫瘤的深入了解,建立精準的 PS 癌症模型,真實的反映出患者癌症的成因、轉移、及治療的策略。
 研究團隊從精準治療的需求出發,自行開發的生物製造癌症晶片,結合患者自身的癌組織細胞,利用相對應得生物可列印材料、自動化生物列印晶片系統製作出PS癌症晶片,用於評估患者的用藥策略,達到精準醫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