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溫秀嬌為農業發展留下珍貴紀錄

溫秀嬌憶起往日農改場,有說不完的故事。(記者楊淑芬攝)
 十月間農業局首度舉辦「古都老樹,謝謝禮肥」活動,就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舊址,禮肥編號府城古樹001號的苦楝樹,許多愛樹的朋友相約參加這個活動,農改場昔日會計主任溫秀嬌也共襄盛舉,細心的為老樹傾注一盆肥料,說起農改場的歷史,溫秀嬌滿腹故事,隨手一拈都非常動人。
 溫秀嬌在農業改良場擔任會計處主任任職間,兩次獲得優良主計人員獎,對工作的投入和鄉土的喜愛,在八年之間寫作了九本農業相關書籍,記載了數百位傑出農業人員,成為著名的農業作家,包括《走過阡陌路》、《台灣農業臉譜》等書,描述了玉米癡、葡萄王、豌豆通、洋菇臉、雜木通、胡瓜博士、無子西瓜之父、水產養殖之父…等農業人,這些傳記為人津津樂道,也為台灣過去以農立國的農業發展,留下可貴紀錄。
 即使退休了,她一樣筆耕不輟,她是快筆,每天都持續記錄日子,她經常騎著單車在市區繞,樂活過日子,在網路部落格「溫秀嬌遊記」留下她國內外旅遊生活足跡,也分享許多人共享她生活樂趣。
 她說台南農改場成立於民國前10年,在日治時期稱為「台南廳農業附屬農場」,歷經變革,其中建築都極具特色,還有許多特別的老樹;目前台灣隨處可見火焰木,就是從農改場種起,那時候農業人員到非洲交流,帶了種子回來,在台南農改場種了6棵,火紅燃燒的花朵受到大家喜愛,從農改場推廣出去,目前已經是受到喜愛的行道樹;她記得農改場還有一棵極少見的「毒鼠木」,種子有毒,在一次颱風中被掃倒了。
 農改場超過80年的苦楝樹,每年夏天開滿粉紫色香氣四溢的小花,溫秀嬌就住在鄰近,春夏秋冬都看到老樹的變化;這棵苦楝樹前陣子得病,奄奄一息,經過棲地改善,重現綠意與生機。
 台南農改場遷移之後,荒廢已久,目前被列為市定古蹟的考種室,古樸的白牆黑瓦,溫秀嬌指出是當年聯合國補助興建,除了這棟考種室,還有一棟二層已經拆除的「非洲中心」也是聯合國補助興建,見證台灣曾經是聯合國會員的歷史。
(記者楊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