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樂極生悲-續篇

 ■吳重達
 10月19日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國家聯盟冠軍賽進入割喉的第7戰。平手狀況下道奇隊的貝林傑轟出致勝全壘打,通過本壘後他奮力躍起,右臂平舉與隊友擊肘慶祝,2人相向衝擊的結果是貝林傑的右肩關節脫臼了,各報以「樂極生悲」形容此事件。
 該選手在總冠軍戰仍然出賽,球隊也終於拿下總冠軍金盃;可是,他的打擊率猛降至1成多,貢獻度當然也差多了。最近,他終於宣布進場維修,開刀把肩傷治療好,以便明年能上場奮鬥。而美國媒體揭露,事實上該選手在2019賽季也幹過同樣的事,肩膀脫臼了,今年的傷是舊傷復發,而不是第1次的新傷。難怪他會決心接受手術治療,因為狀況已變成肩關節不穩定,會大大地影響他將來的表現。
 上述是職業運動員肩關節脫臼後的處理手段。不過,對非職業運動員或不必大量使用肩關節工作者,因意外導致肩關節脫臼,基本上就是整復後做復健的保守治療就足夠了。大部分的脫臼者預後都不差。只有少數病患後來發展成習慣性脫臼,才需要動手術。
 最近門診來了個中年男性,主訴左肩痛,約2週前他在跌倒後左肩關節脫臼了。在某醫院急診接受整復後,做了核磁共振檢查,醫生告訴他左肩盂關節肱破裂了,建議他最好趕快開刀。病患有疑慮,徵求醫師的意見。在此之前,他已跑了幾家醫院,資詢結果正反皆有,讓他更感困擾。
 醫師先了解病患的工作性質,知道他不必用肩關節做重工作,工作之餘也只是散步、慢跑而已。做完理學檢查,看完核磁共振片子確認傷勢,跟病患詳細說明,建議先採保守療法,之後再追蹤、觀察。看著病患深鎖的眉頭漸漸解開,醫師自己也有能幫上忙的欣慰。(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