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男性患者於上班疲倦時常處於焦慮狀態,下班放鬆開車時則常恐慌是否會遇到車禍,雙手容易顫抖,入眠困難且淺眠多夢。曾於某知名自律神經名醫自費治療一年多後,卻仍症狀反覆且所費不貲,於是經友人介紹前來尋求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顴骨高聳、身形偏瘦;聞診:聲音宏亮急促,但尾韻無力;問診:緊張時易焦慮、放鬆時易恐慌、雙手顫抖、睡眠障礙、心悸胸悶;舌診:「舌尖紅苔白膩」;脈診:「雙寸關濡滑尺細」。中醫辨證:「心肺火亢,腎水虧耗,濕阻中焦」。治法:「清潤心肺、調運肝脾、滋養腎水」。
這名患者已服用過多種西藥,希望單純服用中藥來治療,所以目前已停服西藥,但詢問發現其停服西藥後,焦慮、恐慌、雙手顫抖及睡眠問題更加嚴重,即是停用精神方面用藥的反彈性症狀,於是囑咐患者在併用中醫治療的同時,勿貿然停服西藥。患者服用中藥3個月後諸症改善,半年後停服西藥,停藥後陸續追蹤,亦無復發,療效良好。
中醫經典《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記載諸多治療精神情緒方面的經驗列舉如下:「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虛煩不得眠者,酸棗仁湯主之」。又「人參」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桔梗」驚恐悸氣;「茯苓」憂恚驚恐,安魂養神;「柏子仁」驚悸,安五臟;「旋覆花」止驚悸;「牡蠣」驚恚怒氣。「梅子」安心;「合歡皮」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徐長卿」悲傷恍惚。
自律神經失調目前常被視為影響精神疾病,憂鬱、焦慮、恐慌症發生之重要生理指標,且實證研究顯示敵意(即怨恨、憤怒)為影響心血管疾病發生與預後的危險因子;憂鬱、焦慮、及D型人格(憂傷型人格)亦被證實為影響死亡率的危險因子。中醫從整體觀來貫徹人體陰陽、疏通五臟六腑氣機,運用中藥與食物之寒熱溫涼來調理自律神經失調誘發之諸多症狀,且可避免長期服用西藥的成癮性與戒斷性。
(作者/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