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糖尿病足病變

937

 ■陳俊銘
 糖尿病人每年因足部感染導致截肢不在少數,想要避免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事先預防,在這方面,雖然西醫提供有不少控制血糖方法,但是歷史悠久的傳統中醫對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防治也有不錯的效果。
 糖尿病的足部潰瘍,主要是因足部有傷口,卻因傷口不易癒合而引起感染,這是糖尿病患常因有神經病變的併發症,造成神經末稍神經感覺遲鈍,對傷口不會覺得痛,以致延誤了傷口的及時處理,才易造成傷口的感染,引起發紺;潰瘍、下肢血管阻塞、傷口附近血液灌流不好、傷口癒合不佳,嚴重的話就必須要截肢。在台灣每年因此而面臨截肢的糖尿病患不少,對家庭、社會及健保的支出都造成不小的負擔。
 中醫看足部病變,可分為足趾發黑及足趾潰爛兩方面;前者指指趾的皮膚或深及肌肉發黑的症狀,輕則深紅色,重則紫黑色,破後成潰瘍,乾者無滲水,濕者會滲出污水,奇臭難聞,古稱為「脫癰」、「脫疽」、「敦疽」、「甲疽」。足趾發黑,常見證候包括損傷瘀血、寒濕下注、濕毒下注及肝腎陰虛等類型;因損傷瘀血引起的足趾發黑,患者的患部會瘀血腫脹明顯,主要是壓砸損傷引起;寒濕下注及濕毒下注、肝腎陰虛引起的足趾發黑,起因多是長期感受寒涼的病史所造,糖尿病患的足部病變,這四種類型都有可能。
 對於損傷瘀血者,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川牛膝、丹參、川七、赤芍等,寒濕下注型的患者,可用熟地、白芥子、鹿角膠、炮黃炭、麻黃、肉桂和甘草等組成的陽和湯加減,以溫經去濕為主,促進患者血液循環;濕毒下注者應清利濕毒,可用四妙勇安湯加減,肝腎陰虛者則以養陰補腎為主,可用左歸丸加減活血化瘀藥物。
 足趾潰爛方面,常見證候包括火毒蘊結及外感邪毒兩類型;糖尿病患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前者由於久受寒濕或飲食過量造成的腸胃機能失調、或是過服溫腎壯陽藥物導致火毒蘊結、經脈阻塞並且氣血凝滯而引起足趾潰爛,治療時宜視其不同的情況運用仙方活命飲、托裡消毒飲等活血、解毒或補氣血的藥物,來改善患者的情況。
 至於外感邪毒引起的足趾潰爛,主要是因足部傷口造成細菌感染所引起,在糖尿病患身上算是很常見的一種足部病變,治療時宜清熱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飲,外用平胬丹來促進傷口癒合。
 周邊神經病及下肢動脈硬化雖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但不一定每個糖尿病患患者都一定會發生,只要血糖控制得宜,還是可以避免,因此中醫治療糖尿病足是站在輔助的角色,配合西醫的降血糖藥物,幫助患者預防,但不能因此完全不吃西藥。在預防上是以活血化瘀為主,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等,以避免周邊神經病變及下肢動脈硬化的發生,保持患者足部血流通暢,預防足部病變發生。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