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會血腥杯葛,其實是蔡政府咎由自取

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赴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在朝野爭論、抗議聲中上台。(中央社)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赴立法院施政報告,僅花四分多鐘完成,創下有史以來最短紀錄。這當然絕非民主常態,但與其說是政黨惡鬥所致,不如說是蔡政府咎由自取。
 美豬議題民意反彈激烈,立院朝野都有終須一戰的認知。日前蘇貞昌第十三度赴立法院施政報告,國民黨團祭出「內臟攻勢」,議場內首度出現豬心、豬腸等帶血內臟齊飛場面。平心而論,這場被媒體形容為「史上最血腥杯葛」的鬧劇,自然不是民主常態,也不值得鼓勵;但跟以往民進黨在野時的激烈抗爭相比,此次對抗只能算是小兒科,無論強度和血膻都難以相提並論。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衝突?究竟是執政黨一意孤行造成?還是在野黨故意鬧事所致?事情真正的癥結十分清楚:民進黨在沒有建立社會共識,也沒有廣泛徵求民意之前,就貿然決定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
 在野黨的抗爭究竟有沒有道理?執政黨一直強調全球已有二十六個國家允許動物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卻不公開告訴大家,還有一百六十個國家不允許;也就是說,無論從國家或是從人口的數量看,現在全球開放萊克多巴胺都是少數,為什麼台灣卻要違逆世界潮流?
 其次,包括美國本身,其實也在朝著拋棄萊克多巴胺的方向發展,包括全世界最大豬隻養殖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以及另外兩家美國主要肉品商JBS USA和泰森食品公司,都分別從二0一八、一九年開始生產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換言之,台灣明明可以買這些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為什麼非要買含有高風險的豬肉?為什麼美國賣給中國大陸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卻非要強迫台灣接受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是台灣人民的性命比較不值錢嗎?還是民進黨政府看到美國就矮了半截呢?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五大管理機制,不是形同虛設,就是窒礙難行。舉例來說,行政院宣稱「赴美查廠」,一來僅查未曾進口來台的肉品商,卻不查同時生產含萊、不含萊豬肉,現已進口的五十三家肉品商,如此一來,這五十三家廠商可以直接進口萊豬,卻不用被查廠,試問查廠有何意義?再說,由於疫情影響,美國並未准許台灣查廠,目前也沒有找到可行方案,試想,如此查廠豈不是空口說白話嗎?
 再者,政府計劃將現行二十二項豬肉貨號新增為六十七項,但新增貨號並不是含有萊劑的貨號,而是將美豬細分部位、內臟種類、加工處理方法等,增列輸出入貨品分類號列;其目的主要是便於來源管理,並沒有針對是否含有萊劑增加項目,也無法由貨品分類號列判斷是否為萊豬。
 至於逐批檢驗,看似嚴格,但據海關高層指出,若要區分有萊無萊,要由食藥署抽驗化驗;同一隻豬的不同部位,萊劑殘留量也可能不同,等於統統都要驗,實際執行上會有難度;除非進口前業者先行檢驗,否則很難清楚區分,我方也不可能要求美方先檢驗並標示殘留量後再輸入。
 顯而易見,民進黨政府堅持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卻既沒有換得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連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都不可得,而規劃中的五大管理機制又不盡可行,試問,在野黨能不抗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