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灣廣護宮將舉辦庚子科五朝謝恩祈安清醮大典,十四日廟前和各戶民陸續豎起代表著醮典開始的燈篙,備香案昭告天神地祇蒞壇鑒醮,造福地方。
昨天大灣地區可以看到戶民備香案,並陸續豎燈篙,燈篙尾向東北方,燈篙橫竹離地一丈四尺九寸,廣護宮董事長楊中成表示,豎燈篙代表著醮典的開始,一般在醮典開啟前數日或十天前就應豎立,多以竹子為燈篙,末端懸掛招魂幡和燈飾,幡上敕符並書寫坐鎮之神名,燈則以斗笠覆蓋或燈籠吊置,白晝旗幡飄揚,入夜燈光高懸。昭告天神地祇、孤魂幽靈,不分晝夜。
至於廟前燈篙之竿數,並無定制,完全依各地習俗或醮事規模大小而定,醮事規模大者竿數愈多,而台南地區因多舉行三朝、五朝醮典,故多以三支、五支為主。燈篙之高度,雖亦無定制,但一般會超過丈二(十二尺),最高者約二丈(廿尺),甚至如《安平縣雜記》所載,早期亦有超越三丈(三十尺)以上之情形。通常是醮事規模大者,燈篙高度愈高。
另外,也安置地燈,民間俗信地燈掛得愈高,引來孤魂愈多,因此大多數廟宇唯恐祭品不足無法應付,會把地燈掛在陰篙的半截處或盡量接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