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剖腹生產的漢漢,因呼吸中止及發紺住院治療1個月後出院,但在9個月大出現無法翻身等症狀,經診斷為點頭式癲癇併發展遲緩,經轉介在高榮台南分院進行復健治療計劃迄今6年,目前已7歲的漢漢已可用助行器行走及自行進食和上廁所,並持續復健治療。
漢漢於102年9月,31週大時緊急剖腹出生,後因呼吸中止及發紺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雖然住院1個月後情況穩定出院,但在9個月大時,媽媽發現漢漢右上肢每天有2~3次不自主動作,且無法翻身,經成大小兒神經內科診斷為點頭式癲癇併發展遲緩。在台南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輔導下,將當時已1歲4個月大的漢漢轉介至高榮台南分院兒童健康發展中心就診。
漢漢經職能治療師林柏宜評估,其粗動作發展低於6個月,無法翻身且仍有明顯原始反射存在,全身肌肉無力;精細動作發展小於5個月,無法雙手交握、玩手、手拿玩具或奶瓶。因此,根據漢漢的個別需要製定治療計劃,將重點放在加強訓練基本粗動作的發展,例如4個月大應有的翻身動作,並在治療中預防癲癇的再發生,避免動作發展退化。
早期由於漢漢的腦部區域受損,使得大腦無法正確接收過濾外來的感覺刺激,再加上缺乏動作能力而妨礙他去探索環境及累積經驗的能力,智能發展潛力因而被限制住;故經有目的性的遊戲治療設計加入感覺、知覺訓練,並改善其專注力、注意力與動作能力。
榮南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兼副院長潘潔慧表示,小兒復健需要兒童發展醫療團隊合作,並針對個案特質去設計治療計劃,同時給予家屬強而有力的衛教資訊和心理支持。
林柏宜呼籲,孩子的成長與家庭息息相關,若發現孩子有疑似發展遲緩,只要家長願意帶著孩子走出來,透過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早期介入就會有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