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水利局與普濟文史研究協會合作,以中西區普濟殿作為試辦區,打造三款在地人文特色的彩繪汙水孔蓋,細說在地歷史典故。水利局長韓榮華表示,這是台南首次以彩繪方式製作汙水孔蓋,未來可擴大到其他文化據點。
早期普濟殿附近的街道四通八達,呈現八卦網狀,因此有「蜘蛛結網穴」風水之說。普濟文史研究協會蔣文正說,昔日有普濟殿、頂粗糠、下粗糠、試經口、十八洞、牛塭崛、大廠口等七個角頭,如今隨著巷道拓寬,市街改正,街道已經失去其原有樣貌,這次以「本廟邊角」、「試經口」、「下粗糠崎」三款孔蓋主題特色,訴說在地四聯境與七角頭地名的由來。
「試經口」據說過去只是由四間大房子呈現「口」字排列的小聚落,成為集合商物貨品據點,後取台語發音「四間口」為「試經口」;「下粗糠崎」的「崎」是指陡坡,有粗糠、有崎,稱為粗糠崎,頂粗糠、下粗糠以聖君廟街為界。
韓榮華表示,汙水孔蓋為鑄鐵材質,以環氧樹脂彩繪,可防滑、不易脫落,透過此次試辦,未來可擴大到其他文化據點,希望將在地特色融入公共工程,除了讓台南巷弄更增添趣味,遊客透過彩繪孔蓋的圖案也可進一步了解在地文史,體會台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