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 全球探索 〉美民主政治,走在台灣後頭?

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抗議,國際社會很難想像。(路透)

馬群傑

美國國會六日召開特別聯席會,認證美國大選的選舉人團投票結果,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造成五死、多人受傷。國會是最高議事殿堂,被抗議群眾闖入的國會暴力事件震驚國際,但對台灣而言,這個畫面卻頗為熟悉。

太陽花事件衝入立法院、占領國會,當時是以兩岸服貿協議為由,發生時間是在二0一四年,比美國此次國會被侵入早了快七年。其實,觀諸美國近年許多政治、社會及選舉的若干現象,似乎都與台灣有相似之處,甚至覺得美國走在台灣的後頭。

 抗議闖國會 國際社會難想像

從民主政體來看,亞洲各國中,最接近美國體制的就是台灣,台灣可說是美式民主的亞洲實驗場。台灣的體制完整,但幅員、人口規模比起美國小了很多,然而,近年幾次選舉的過程中,台灣發生的事,美國後來也跟著出現。

在標榜民主憲政體制之下,抗議群眾衝入國會殿堂,國際社會很難想像,但全世界只有台灣不覺得陌生。不同的是,美國此刻正值政權交替、新總統要上台之際,而台灣發生太陽花事件當時並沒有選舉。

前瞻美國政治與社會的未來發展走向,或許可以從台灣走過的路尋出一些脈絡。現在,美國國會政治領袖都已出來譴責暴動,這畢竟是美國開國兩百多年以來未曾有過的狀況;但這起事件無論評價如何,從二0二0至二0二一年,勢必會對美國政治社會帶來很大改變,亦如台灣,太陽花事件就是台灣政治與社會轉變的重要分水嶺。

進一步言,我們不能再用過去一貫的穩定系統來看待美國未來發展,無論是政治學上探索的議題,或是解讀社會紊亂現象,新形勢都已經和過去傳統的學理、認知出現很大的差異,下屆美國總統拜登將因此面臨多很挑戰。

川普即使任期剩下沒幾天,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右)卻即將訪問台灣。(路透)

 鐵粉不會散去 川普續積能量

因為,這一批激進派就握在川普的手裡,這股力量並非川普一人無中生有,而是川普陣營裡的人的想法,在刻意或在半推半就下所累積出來的能量,迄今,共和黨內也還沒有放手的跡象,這也預告了美國政治開始進入紊亂的階段。

川普本非建制派政治人物,許多決策作為都是超乎傳統,加上他本人企業家背景的思維模式,四年總統任期運作下來,美國走向極化政治,短期內是回不了頭的;而且,即使在川普卸任後,支持川普的鐵粉也不會馬上散去,川普的能量仍會在民間繼續累積。

另一方面,川普卸任後,單純企業家的角色與形象已經回不去,短期內也需要極化政治做為他累積能量的基礎。再加上美國疫情嚴峻,還有經濟、社會問題的衝擊,不是強硬派政治領袖的拜登上台後,勢必會受到川普及其支持者的掣肘。

再從美國的國內政治看外交政策,川普四年前上任時,對國際外交事務是生手,原始立場並沒有「反中」的考量。但川普後來發現,打中國(大陸)牌很用:

第一,川普個人聲量往上走,並累積了很多支持者;第二,基於國際貿易與企業因素,川普自己的事業也受益;第三,除了壓迫盟國增加軍費支出、向美採購武器外,打中國(大陸)牌與台灣牌二合一,大量軍售台灣,不但美國軍火相關產業獲利,川普基於與軍火產業的關係,也有人情上的考量。

 操作極化政治 川普臨去秋波

根據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七日推文上的最新說法,過去三年,川普政府批准總額逾一百五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千三百億元)的對台軍售案。相較前總統歐巴馬政府,八年任內對台軍售一百四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九百二十四億元)。川普任內對台十一次軍售案,台灣確實付出很大。

川普即使任期剩下沒幾天,操作極化政治還有臨去秋波,不但公開慫恿他的追隨者向國會進軍抗議,在敏感的兩岸關係上,美國國務院還主動揭露六日晚美台政治軍事對話(Political and Military Dialogue)。其實,美台政軍對話歷年來都有舉行,這次係因疫情改為視訊舉行,此次美方大動作揭露,擺明政治意味濃。

其次,國務卿蓬佩奧已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將訪問台灣,美國在台協會(AIT)也已證實克拉芙特將於元月十三至十五日訪台,與台灣高層及外交界人士會面,十四日還將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發表演說。

顯而易見,美國打中國(大陸)牌,台灣是很重要的角色。川普即使卸任後,仍會是美國的民意領袖,在美國國內打族群牌、打中國(大陸)牌都不會鬆手,這當然會對新總統拜登的執政帶來影響。

拜登長期以來一直給人溫和左派形象,但在川普及其支持者掣肘下,已不可能回到往昔溫和左派的路線。(路透,資料照)

 面對大陸 拜登難回溫和左派

拜登長期以來一直給人溫和左派形象,一般認為,拜登處理中美關係是趨向緩和的,會和北京的立場較相近;此外,目前任命的新政府國安核心幕僚,也不乏歐巴馬政府時期班底。

但相較於歐巴馬時期,拜登現在面對的是崛起的中國大陸,美國人對「中國威脅」已有所感,美中對立出現新形勢,加上川普及其支持者的掣肘,拜登已不可能回到往昔溫和左派的路線,甚至在上任初期的一年內,有可能延續川普的對中政策,亦即採行比較積極的作為和中國大陸打交道,「台灣牌」在拜登執政下,還是可能發揮積極作用,美中角力下的兩岸關係,不致有太大的變動。

現在,台灣的處境是尷尬的,因為很多人沒有料想到川普會敗選、美國會政黨輪替。如今,還有部分人士主張繼續和川普路線綁在一起,另一部分的人則希望溫和對待兩岸關係;事實上,北京的立場,也想要緩和兩岸緊張情勢。無論如何,兩岸關係最好不要再往極端的方向走,台灣基於兩岸關係、台美關係,都要關注美國的政治走向。

目前看來,在美國國會暴動之後,美國朝野都陸續站出來譴責入侵國會的暴力行為,短暫的未來,情況不致變得更糟;再者,拜登拿下美國史上最高票數當選總統,從中長期來看,假以時日,相信美國還是會回到穩定治理的軌道。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馬群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