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鳥痴情緣

鳥痴科夫手捧愛鳥「E7」模型

文/攝影 阿爽

中國古代北宋時期有位深居簡出的詩人林逋(字和靖),一直隱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下,只以植梅、養鶴為樂;又據說他終生未曾娶妻生子,故被後人形容為「梅妻鶴子」詩人。

在我現居的紐西蘭,也有一位名叫科夫沃利的鳥痴,他住在漢美頓市泰晤士河附近的米蘭達中心。

鳥痴大半輩子專注于研究鳥類事業,年近花甲仍無心成家。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眠外,其他時間都全心全意投注于鳥類身上;寫鳥書、繪鳥畫、設計以鳥(特別是斑尾塍鷸)為主題的紀念品。

那個他深愛的鳥類中心內盡是他的心血結晶,除了嘔心瀝血撰寫的圖文並茂候鳥書外,還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花鳥類圖案桌布、杯子、T恤衫、毛衣、帽子、明信片、圍巾、別針等等…

2002年夏天,我曾與一班支持環保人士到過米蘭達中心參觀,首次與科夫見面。當時的他是個滿臉鬍鬚,不修邊幅的中年高瘦漢子;2020年十月中一個周末,我們故地重游再遇鳥痴。沒想到,十八年後的他依然故我,頭髮與鬍鬚蓄得更長;還多了個啤酒肚,皆因他平時除了專心研究鳥類外,還酷愛喝啤酒。

我們在中心用過自備午餐後,科夫開始介紹,斑尾塍鷸是產於阿拉斯加州的涉禽類候鳥,每年9月當美國進入初秋後,它們便成群結隊飛往溫暖地帶避寒,直到翌年3月再飛回原居地。由於紐西蘭地處南半球,每年9至11月是春季,12月到翌年2月是夏季,因此大半年內這裡便成了斑尾塍鷸的避寒勝地。

2007年2月6日那天,共有十六隻斑尾塍鷸被植入衛星追蹤發射器,通常雌鳥因體形較大而被植入腹腔;其中八隻在紐西蘭泰晤士河的米蘭達中心植入,另外八隻在紐西蘭南島西北端黃金灣的Farewell Spit鳥類集中營植入。

當天晚上,米蘭達中心的圖書館暫時權充試驗室,心思細密的獸醫正小心翼翼地把衛星追蹤發射器植入一隻雌性斑尾塍鷸(編號「E7」)體內,若干鳥類專家包括科夫看著「E7」被痲醉後躺在手術台上接受手術,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科夫說當看到被剖腹後奄奄一息的愛鳥時,自己竟也眼眶含淚…

沒想到,翌日清晨,「E7」居然又若無其事的活躍起來,如常飛到濕地覓食去…科夫說到這,眉飛色舞起來!我與在場數十聽眾也受他的開心感染而舒了一口氣!

接下來,「E7」開始為遠行而努力積蓄體能,她得蓄滿與自己體重雙倍重的能源(食物)才能應付往後數月的長途飛行。2007年3月17日上午8點左右,「E7」離開紐西蘭的米蘭達中心,直奔北朝鮮與中國邊界的自然保護區鴨綠江;她一直以平均速度56.5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了10,219公里;連續七天半(共181個小時)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直到3月24日,終於平安抵達中國的鴨綠江。

遠在紐西蘭的科夫通過發射器得知這喜訊後,再次喜極而泣!

據當時發射器記錄所得:在2007年3月24日至5月1日之間,「E7」大部分時間都在鴨綠江附近約45公里的海岸覓食,大概是想補充更多能源,以備再飛往阿拉斯加。她在5月1日離開鴨綠江,並沿一條直線向東飛越朝鮮半島和日本北海道島。兩周後的5月15日,她再次成功飛抵原居地──阿拉斯加育空河三角洲海德港西北610公里處。

神奇的「E7」從米蘭達中心出發到抵達原居地,總共飛行了17,456公里,約14.5天(350小時);精疲力竭的她便停在阿拉斯加築巢,預備生育雛鳥。

故事還未結束,鳥類專家在阿拉斯加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成功追蹤到「E7」生產後又繼續向紐西蘭進發:2007年8月29日,她向南飛,越過阿拉斯加半島,經過太平洋,飛向夏威夷。2007年9月1日,在夏威夷考艾島以北600多公里處,她又轉飛西南部,六天後(7日晚上)成功抵達米蘭達河口。

她在204個小時內連續飛行了11,570公里,平均速度為56.7公里/小時;遷移路線共計29,181公里。隨後數月,她便留在紐西蘭享受春、夏兩季的陽光與海灘,順便為下一趟遷徙的長途飛行儲備能源。

鳥類專家還在同一路線上跟踪到另外兩隻斑尾塍鷸,編號「E5」的在新喀里多尼亞,另一隻編號「Z0」的則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停留過數周,直到發射器失聯而中斷。於是一夜間,斑尾塍鷸「E7」成了舉世震驚的長途飛行冠軍,打破所有飛機的紀錄;而科夫也因著她的神奇壯舉而成了中外聞名的研究候鳥專家。

不幸的是,「E7」在一次飛行中意外弄傷了一隻腳,從此無法再作遠程飛行;不久還失去蹤跡。科夫每天在米蘭達痴痴苦候,可惜總叫他失望;他也只能忍痛接受與「E7」緣盡今生的事實。

時隔十三年,環保人士對于鳥痴科夫與候鳥「E7」間的一段情緣,至今仍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