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34歲高小姐因鼻子容易過敏,經常嚴重鼻塞無法入睡,使用市售鼻噴劑可暫時緩解;最近鼻塞連噴藥也無法改善、甚至加劇。以鼻內視鏡檢查發現鼻黏膜腫脹、發紅,加上長時間使用鼻噴劑,診斷為「藥物性鼻炎」,除了請病人即刻停藥外,也以藥物治療,鼻塞緩解。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許瑛倢指出,秋冬是過敏好發季節,在台灣為鼻子過敏所苦的民眾就有3~4成。過敏是鼻塞的主要成因之一,其他包括鼻中膈彎曲、鼻竇炎、鼻腔腫瘤等。藥物性鼻炎為藥物不當使用,造成鼻腔黏膜發炎,容易發生在長時間使用「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患者。
許瑛倢說,一般而言,黏膜會因平躺充血,導致患者覺得睡覺時特別塞,嚴重者連白天也深受影響,除了影響睡眠,也可能因睡覺張口呼吸而有口乾、喉嚨痛、打呼等問題;若發生在兒童,則會因長期用口呼吸,影響臉部發育,造成齒列不正、下巴後縮、較短。
許瑛倢表示,鼻塞改善方式包括移除過敏原、蒸氣治療、鼻腔沖洗等,用藥則有口服、鼻噴劑。口服藥物常見為抗組織胺,鼻噴劑依成分可分為抗組織胺、類固醇、血管收縮劑3種。快速有效的鼻噴劑大多是血管收縮劑,使用後能馬上收縮鼻腔黏膜血管,緩解鼻塞;若長期使用,會使血管疲乏,造成血管擴張、無法收縮,出現越噴越塞的情況。
當耳鼻喉科醫師發現病人鼻腔黏膜腫脹、發紅,又有長期使用鼻噴劑的習慣,多會診斷為藥物性鼻炎,並請病患停藥,改開立其他治療藥物,讓鼻腔血管恢復彈性;若血管擴張嚴重,藥物無法有效改善時,會視情況施以鼻肉削除手術,擴大鼻腔空間,改善呼吸。
「血管收縮類型的藥物切勿連續使用超過1週」,許瑛倢提醒,鼻噴劑可改善過敏、鼻竇炎造成的鼻塞症狀,但是鼻中膈彎曲或鼻腔腫瘤的鼻塞患者對藥物則無明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