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專家授課 培育AI醫療影像辨識關鍵人才

工研院「自助式輔助眼底攝影技術」,以AI人工智慧自動識別眼底病況,減輕醫事檢測人員負擔,協助偏鄉眼科資源不足的地區。(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近年來,AI人工智慧技術在各領域應用均呈現爆炸性成長,而在醫學領域發展最快的,即為醫療影像的自動辨識,工研院將舉辦「醫學影像原理特性與處理技術」、「AI演算技術與醫學應用案例」、「醫學影像新興技術與應用案例」等3項主題數位及實體課程,協助相關醫材研發人員及醫療產業人員,在智慧醫療浪潮下搶得先機,及運用AI進行醫療診斷辨識,意者可上工研院網站報名。

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表示,2026年全球AI醫療影像市場規模將達2648.5億美元,帶動的不僅是相關軟硬體設備,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將急遽升高。而203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比率將超過30%,台灣則預估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龐大的照護需求,更需要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科技的智慧化整合協助,尤其透過AI智慧醫療影像辨識,才能協助醫師更快速、精準的診斷。

因此產業學院此次結合多項FDA通過認證的醫學技術案例,運用工研院累積多年的技術開發實際經驗,加速醫療產品與服務開發,增加智慧醫療產業附加價值。

擔任講師的工研院服科中心副執行長張傳育以自身經驗,分享醫療影像辨識技術的開發歷程,介紹工研院獨家醫療影像識別技術「自助式輔助眼底攝影技術」,課程提供實體及遠端線上同步直播課程,方便學員隨時隨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