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 鳳梨下一位是誰?蔡政府可有盤點?

余元傑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公告從三月一日起,暫停受理台灣鳳梨報關、輸入。鳳梨是生鮮農產品,產季將要開始,此時發布禁止令,影響所及,關鍵不在政府花十億降低衝擊,而是蔡政府在面對嚴峻的兩岸關係下,已是誰來當陸委會主委都沒用。況且,鳳梨之後,還有沒有下一波?兩岸持續敵對的風險,蔡政府是否已有盤點?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去年台灣輸出至大陸的鳳梨與鳳梨加工品,總計四萬二一二一公噸,價值約合新台幣十四億元。面對台灣鳳梨銷陸受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花費十億元透過內外銷管道行銷逾四萬公噸輸銷中國大陸的鳳梨。

另據農糧署統計,台灣鳳梨主要產地包括屏東、台南、高雄、嘉義、雲林等地,外銷市場占總產量約一成,而這一成中的九五%則銷往中國大陸市場。

大陸禁台灣鳳梨,問題的嚴重性不在數量與金額,應該從兩岸關係惡化帶來的風險及經貿依存度的現實面來觀察,才看得更精準:

第一,蔡政府執政以來,從國安五法到反滲透法等,相關的法規都擺明將中國大陸視為「敵對勢力」。對於「敵對勢力」大陸出手反制,蔡政府是否本就有所準備?

第二,除了鳳梨外,台灣銷往中國大陸的主要生鮮農產品還有檳榔、蓮霧、鳳梨釋迦、葡萄柚和柳橙等。鳳梨之後,還有下一波嗎?是鮮果類,還是石斑魚?抑或是台灣的半導體電子零組件?

第三,大陸禁台灣鳳梨,是「窮台論」的起手式。從大陸近年來推動的「惠台」政策著眼,已聚焦在鼓勵、強化台灣的人流、金流、技術流往大陸發展;當兩岸關係惡化時,在台各類產業的兩岸經貿風險只會愈來愈大,執政的蔡政府有幾個十億?有無完備的因應之道?

從中澳關係可看得清楚一些。中國大陸與澳洲關係惡化,限制澳洲進口鐵礦、煤礦、龍蝦、大麥、紅酒等。中澳關係惡化下出現的貿易戰,以及農、工、生活消費產品的經貿制裁,早已在台灣鳳梨禁銷大陸之前上演了。

鳳梨三月一日起禁銷大陸,更透露今日兩岸關係嚴峻程度,只要最上層兩岸政策不改,已經是誰來當陸委會主委都沒用的地步。

根據經濟部國貿局公布的統計,台灣去年對大陸出口總值創新紀錄,高達一五一四點五億美元。鳳梨銷陸僅占其中的五0三六點四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億元)。去年,台灣對大陸順差高達八六六點七億美元,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現已高達四三點八%的情況下,若兩岸政治持續敵對相向,我方要付出多大的風險代價,蔡政府是否都已經盤點清楚?如果沒有,那就把兩岸關係看得太容易了。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兩岸關係研究學者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