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船舶沿海建設噪音危害 海大籲訂水下噪音規範

海大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榮譽教授柯永澤,呼籲政府盡快訂出標準。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看似平靜的海洋其實暗藏無形殺手,海面上船舶來來往往及沿海建設等都會引發水下噪音危害海中生物健康,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許榮均強調,水下噪音可能會改變海洋生物行為及影響其聽覺系統,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榮譽教授柯永澤表示,環境是可逆的,只要有管制,噪音就會降下來,但聽覺系統被破壞後就沒有辦法可逆了,呼籲應該重視海洋噪音危害,盡快訂出標準。

許榮均表示,聲音在水中的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的更快、更遠,許多海洋生物都依靠聲音辨識周遭環境,一般而言水下噪音成因包含自然產生的風浪或地震,人為噪音包含船舶航行時引擎、螺槳振動噪音以及水下施工噪音最為嚴重,實驗室測得快艇螺旋槳水下噪音約一百六十分貝以上,換算空氣環境噪音約為一百分貝,這樣的音量長期暴露足以讓人耳受傷,在海中,海洋生物受到同樣的威脅,如是哺乳類動物聽覺也會受損。

水下噪音對海洋生態帶來負面影響,改變海洋生物行為、破壞聽覺器官、也可能影響繁殖行為,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生物死亡,柯永澤說,水下噪音到達某一定程度魚群就會避開,表示他們對噪音是很敏感的,且不同的魚種對聲音頻率的感知不盡相同。為了降低螺槳發出的噪音,柯教授還設計出高性能端板螺槳,葉尖處的端板會抑制「渦空泡」產生,降低振動噪音強度,達到減低振動噪音與節能的效果,可廣泛應用於各型快艇、遊艇及艦艇上。

人為噪音已經成為海洋生物的一大干擾,近十年,歐美各國紛紛制定船舶水下噪音管制規範,目前台灣環保署只有針對離岸風電、水下施工距噪音中心七百五十公尺範圍不得超過一百六十分貝的行政命令,政府應盡早制定一套管制規範,還給海洋生物一個寧靜舒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