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健忘 分3型調理心脾腎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常忘了東西放在那裏,忘了提款卡的密碼,或忘了與朋友的約會時間等,都可說是健忘的表現,並且會隨著年紀愈大徵狀愈明顯。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啟光說,如出現健忘時,可求助精神科和神經內科外,並可尋求中醫幫忙,由中醫師依據病人的症狀給予相應的治療。

李啟光說,中醫認為健忘與心、脾、腎的功能異常有關。心脾的氣血不足,腎精的虧虛,以及心腎不交都會導致健忘。臨床上,常見的證型如下︰

「心脾兩虛型」:健忘、多夢、食少,腹脹滿,大便溏瀉,倦怠無力,舌質淡紅,舌苔白,脈細弱。治法須補益心脾,可使用歸脾湯治療。

「腎精虧虛型」:健忘,鬚髮早白,腰酸腿軟,舌質淡紅,舌苔白,脈虛。治法須填精補髓,可用河車大造丸治療。

「心腎不交型」:健忘、眠差、心悸,頭暈耳鳴,多夢遺精,潮熱盜汗,舌質紅,舌苔少,脈細數。治法須滋陰降火;治法可用六味地黃丸 、黃連阿膠湯治療。

他說,服用中藥外,頭頂的百會穴及四神聰穴,是治療健忘的常用穴位,可常常用食指按壓刺激,來減緩及預防健忘的發生。

「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有個稍微凹形的地方,可以改善精神不佳、頭暈腦脹等症;「四神聰穴」共有4處,位於百會穴的前後左右,距離百會穴各1寸(食指與中指兩指幅寬度)的位置,可幫助提神醒腦,改善失眠、健忘、暈眩等症。

他提醒,對於老年人,繼續學習新事物,經常刺激大腦是非常重要的,建議平時常常梳頭、健走、打太極拳等來刺激大腦,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訓練手腳平衡,幫助大腦的神經細胞活化,並有助改善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