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沒落的廟宇-祝三多廟

昨天是土地公生日,祝三多廟出現罕見較多的拜拜人潮。(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灣俗語:街頭巷尾土地公,比喻各地有很多土地公廟,但一樣伯公仔廟卻兩樣情,有的香火鼎盛,有的門可羅雀。東區舊時東安坊東門大街上有一家「祝三多」土地公廟,先因日本人蓋鐵路而遷建,再後因東門路橋就蓋在上頭而沒落,香客期待鐵路地下化後,祝三多廟能重見天日。

昨天農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正壽日,市區幾家土地公廟從前幾天開始便人潮不斷,但也有土地公廟冷冷清清,位於東門路橋下的祝三多廟就是其中一家。雖然廟址在東門路上,上有高架橋、前有鐵軌,人流和車流雙被截斷,這家過去香火很旺的土地公廟幾已被遺忘,只見文史工作者偶而提及而已。

最能證明祝三多歷史悠久的一塊匾,可遠溯清朝道光年代。(記者陳俊文攝)

清朝時的東門大街,指圓環邊大人廟至東門城這一段,舊時民眾從東門進城,就在東門大街旁很多廟宇拜拜,如大人廟、聖公廟、彌陀寺、祝三多廟、龍泉井廟等,但其中幾家老廟因交通建設由盛而衰,令人不勝唏噓,祝三多廟就是其中之一。

昨天土地公生,祝三多廟出現較多的人潮,廟前還在搬演布袋戲,廟祝表示,這是一年拜拜香客最多的一天,平常就初二和十六有人拜拜,其餘都很冷清,也未組成管理委員會,且都在下午四、五點就早早關閉廟門。

祝三多廟語出「莊子」天地篇,祝堯「多富」、「多壽」、「多男子」的寓言故事,過去人重男輕女,現在多延伸為多子多孫或福祿壽的三多。

廟前仍立有市府古蹟編號四十二號的立牌,說明廟創建於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原廟址在鐵道另一邊,最近一次的修繕在民國九十六年。

祝三多廟內的文物有懸於門楣上的「祝三多」匾,落款年代是清道光年間。廟內供奉大小六尊福德正神,並有文、武官陪祀。

文史工作者謝奇峰表示,民國六十三年東門陸橋取代鐵路平交道,四間八協境廟宇均受到影響,只能期待鐵路地下化之後讓四家廟宇重現繁華。